华而不实,比喻人或者事物中看不中用。
这个成语源自于春秋时期。
宁地有一个客舍老板,叫做宁嬴。
这个老板很有想法,他接触南来北往的客人多了,总想能攀个高枝,一步登天。
有一天,就来了这么个人,鲜衣怒马,谈吐不凡,颇有些名士风范。
一打听,是晋国的大夫。
宁嬴十分激动,觉得碰到了一个真正的君子,决定跟随效忠。
可宁嬴跟着走了没几步,就打道回府了。妻子问起时,他说:“这位大人太过刚烈,恐怕难得善终。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这个名为阳处父的人,咄咄逼人,想抢尽风头。但做事却华而不实,拿不出成效。这就容易招人怨恨了。
宁嬴看得没错。恰恰是这个华而不实之人,扶持了一个华而不实之帅,给晋国带来了一场空前的劫难。
华而不实
满嘴跑火车的阳处父
阳处父是一个极其爱抢风头的人。他的不靠谱不是一天两天了。
一、打了一场不正经的“胜仗”
在春秋霸主晋文公死后,许国和蔡国背叛了晋国,转而归顺于楚国。
晋襄公派阳处父率军进攻许、蔡,把面子找回来。
楚国派出了令尹子上和将军成大心前去救援。
在汦水边,两军相遇了。然后双方隔着河就安顿着住下来了。
这一住就过去了2个月。
显然,此时阳处父是任务失败了:派他去攻击许、蔡两国,结果人家依旧在家快活地喝酒吃肉,他却带着士兵们被楚军堵着,搞了2个月的荒野求生。
2个月的时间,太久了。要是后世的秦将王翦被楚军隔着河一堵几个月,只怕一统天下会遥遥无期。
隔着河有好多种打法:偷袭、偷渡、诱敌……阳处父愣是没有想出一招。
敢情明摆着他自己心虚,不敢跟楚军打。
——主将无能,累死三军。
就在耗到粮草将尽时,阳处父没有采取军事措施,却动起了歪脑筋。
他派使者向楚军求战,诱使子上做出后退三十里供晋军渡河列阵的决定。
结果楚军后退三十里,阳处父带着晋军逃之夭夭。
后来正巧碰到楚国太子商臣与子上有仇,诬陷子上收了阳处父贿赂而退兵。子上后来被迫自杀了。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于是“逼死”楚令尹子上,就成了阳处父这场“大捷”的唯一战果。
阳处父使诈而逃
二、追了一个不该追的人
殽之战,秦军被晋军包了饺子,全军覆灭。简直不要太惨。
晋国抓住了秦将孟明视等人,打算把他们当祭品拿来祭祀祖先。晋襄公听从继母文嬴的意见,把孟明视等人放了。
元帅先轸知道后将晋襄公怒斥了一顿。问谁能将孟明视等人追回来?
爱出风头的阳处父站了出来。
现在问题来了,秦将孟明视究竟该不该追?
所谓国君一言九鼎,说放那就放了。臣子只有执行的份。
先轸忤逆了国君,逼国君改变意见。这就属于大不敬了。后来,先轸也为这次忤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追战俘,只会证明国君是错的,有损国君威严,极不合适。
而阳处父,为了抢这个风头,想都不想,就站了出来……
先轸曰:“将军用心,若追得便是第一功也!”
实际上,若真追回战俘,那就是第一大罪。
还好,关键时刻孟明视智商在线。不管阳处父站在黄河岸边,说送啥都不好使。
这个天大的尴尬才算过去了。
阳处父,真险!
殽之战,秦军遭遇惨败
三、提了一个不该提的建议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开始重拟三军将领的名单。
经过审慎的研究,晋襄公拟了一份四平八稳的将帅名单。其中,狐射姑为中军元帅,赵盾为中军副将。
这个名单应该说是相对合理的。狐射姑是为晋文公制定称霸战略的重臣狐偃的儿子。同时,他也是晋文公的表弟,曾经随晋文公重耳逃亡十九年。
论资历、论关系,狐射姑任中军元帅,都是能够服人的,众位老将军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即便狐射姑能力不怎么样,他带好队伍应该也不在话下。
而赵盾,只是上军主帅赵衰的儿子,资格上差一大截。看其能力出众,让他来辅佐狐射姑。既有人和、又有人才的晋国军队应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可关键时刻,阳处父这个二杆子前来插了一脚。
他本不具备决定权甚至发言权。但他却利用晋襄公老师的特殊身份,他极力劝说将中军元帅换成赵盾。
他称赵盾贤能,远超狐射姑,是中军元帅的不二人选。
——军队选帅,仅仅就靠才能吗?能稳定局面,管住人才最重要啊。
阳处父因为自己是赵氏党羽,就以公谋私拉偏架。
这是这一拉,破坏了晋国原本和谐稳定的政治生态,带来了无穷祸害。
说阳处父是晋贼,一点都不为过。
赵盾
“华而不实”的赵盾
阳处父推荐赵盾为中军元帅,成为晋国的正卿首辅。理由是赵盾“贤能”。
那么这位赵老夫子,究竟贤能吗?
可能并非那么的完美。
一、对内难称贤
上任晋国元帅后,赵盾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狐射姑展开晋君人选之争。
晋襄公死后。赵盾主张让在秦国的公子雍继承君位,而狐射姑认为在陈国的公子乐更合适。
赵盾派刺客杀了公子乐,让狐射姑的计划破产了。
随后又赶走了狐射姑。让劳苦功高的狐氏一族从晋国政坛彻底消失。
接着赵盾开始黑化。
他的资历让众多将领不满。为了巩固自己的资历,他先后杀掉了先都、箕郑父、士榖、梁益耳、蒯得等众多反对他的老臣。
最后,连反对他的晋灵公,也被他的侄儿赵穿干掉。随后赵穿逍遥法外,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这种飞扬跋扈的风格,好像跟“贤”的定义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春秋形势图
二、对外也非能
赵盾对外政策目标,是维持晋国霸主地位。
但总体而言,这个任务,他完成的并不算太好。
在匆忙拥立了晋灵公之后,面对送公子雍来即位的秦军,他不仅不和人解释,还不由分说把人家揍了一顿,把公子雍干掉了。
——这就很过分了。人家秦国也是为了巩固秦晋关系来的,你之前让公子雍回国即位,人家给送货上门后,你不仅退货还把人家打一顿。
从此秦晋关系破裂,盟友变成了敌人。
对楚国,他并没有多大建树。
前期面对令尹子越,赵盾不敢与之正面交锋。
后期面对楚庄王,赵盾也仅仅能守住阵脚。
赵盾背秦,发起令狐之战
干啥啥不行,惹祸第一名
赵盾虽然内政外交上没有多少显眼的成绩。
但他却留下了很多隐患。
首先,他破坏了晋国的政体。为了扩大势力,他建议恢复公族大夫制度,卿族后代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这样,更多的卿族子弟得以涌入政坛,晋国君主的权力被严重削弱。可以说,这一制度提前敲响了晋室的丧钟。
其次,他导致了晋国政治生态的恶化。之前的晋国政坛,都是按照资历,参考能力,大家一起排排坐吃果果,大家一碗水端平,彼此倒还算均衡和谐。
但到了赵盾这,就开始砸碗了。赵氏一家独大,其他权臣被赶的赶,杀的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晋国政坛由此一再迎来血雨腥风。
晋国的台,就这样一步步被拆没了。
而阳处父,就是所有这一切的揭幕者。
于是他便被集火了。
狐射姑痛恨阳处父剥夺了他的元帅之位。在知道阳处父在晋国孤立无援后,狐射姑就派出侄子续鞫居将阳处父刺杀。
晋灵公
结语:华而不实,当休矣
“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成为了晋国的正卿首辅。
有一天,郑国大夫叔向前来访问,赵武陪他到九原考察。
路途中,两人评价起了过往大夫的得失。
当谈到阳处父时,赵武评价:“其智不足称也”“专横刚直而不得善终”。
为什么会产生华而不实之人?
只因为他们以利益为导向,
为了出风头、吸引眼球,而不择手段。
甚至不惜拉低底线,打破规则。
这种人是可怕的,
靠不住的他们,会给工作留下诸多风险点,
可谓后患无穷。
如何防止华而不实之人?
那就需要观其言而察其行, 全面彻底地考察人的品性。 从而剔除那些可能的风险点。
举报/反馈

陌道流尘

954获赞 27粉丝
喝茶,品史,感悟人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