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徐松
“同学们,上节我们讲了中国泥塑的渊源。今天我来讲一下中国传统泥塑的雕刻技巧……”8月12日,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省级非遗项目——郸城泥塑非遗传承人、郸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振福开展免费培训。据悉,张振福免费培训泥塑技艺已近3年,培训学员上千人,本期培训8月2日—12日,本期学员12人,收效良好。
本期大学生学员刘亚洲早就仰慕张振福的泥塑艺术,很想跟他学习,至此暑假期间,刘亚洲说:“我在张振福老师泥塑传习所学到了不少东西,收获颇丰。”
张振福介绍,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历经两汉、唐代、宋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郸城泥塑,具有浓厚的民间传统特色,极具喜庆生活气息,人物表情丰富、本土气息浓厚,题材来自社会底层的豫东农村人物,往往捕捉生活中最具动感和情趣的瞬间。造型朴实、夸张,“眯着小眼,咧开大嘴”是其标志性动作。这样的定格看似傻呵呵,其实是豫东农民的生活哲学——苦尽甘来、知足常乐,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郸城泥塑,艺术价值极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张振福又大胆创新,吸收了黄土画派国画的艺术营养,使作品更具有张力,更加逼真。他创作的豫东地区农村劳动场景和生活画面。如《盛世欢歌》、《去田间》等泥人作品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张振福十几年来,先后到世界各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举办雕塑联展,传播泥塑艺术,他现在更想做的就是,回报家乡、让传统的郸城泥塑艺术开花、结果,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会这门艺术。
本期,张振福教大家捏制人物肖像,先从雕刻五官讲起,三庭五眼、人体与头部的比例关系“立7、坐5、盘三半”,然后边实践、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学员刘秀华从小就喜爱泥塑,现在自己做的作品也是得到亲朋好友的夸奖,自己也有了成就感。
“现在,我每年都要培训一批泥塑爱好者,郸城泥塑这门技艺,一定要发扬光大。我不仅在工作室传授泥塑艺术,接下来,我还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郸城泥塑走进郸城的校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智力。”张振福欣慰地说。
举报/反馈

周口日报

2万获赞 8542粉丝
周口报业集团旗下主流媒体-周口日报
周口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