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思维不仅使中国人作为一个群体缺少宗教精神和向外超越的冲动,而且还直接塑造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绝不是一条笔直的线条,更不是一马平川的阳光大道,而是充满了急流和暗礁,凶险无比。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月盈则亏”、“急流勇退”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足以说明,人生绝对不能按照既定的套路出牌,而是在迂回中进入,在倒退中前进。
翻开历史,不知有多少人创立了丰功伟业,最后却是身败名裂;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善于“谋国”,但却不善于“谋身”,给后人留下一声叹息。
人生不过攻守进退,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在俯仰进退中体验生命的微妙之处。
人生如何不是科学的
“阴阳”思维是曲线思维,而科学思维则是直线思维。
如今,我们称之为曲线思维的“阴阳”观念已经被当作迷信抛弃了,而大行其道的是所谓“科学”的直线思维和因果关系。
好像一个东西不能称之为“科学的”,其存在的价值就会受到质疑。
更为夸张的是,科学的“霸权”开始向人生的领域蔓延和渗透,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婚恋无不打上科学的烙印。
这还是西方的科学主义盛行的产物,是线性因果思维在作祟。
仔细想来,这种潮流实在是荒诞的很。人的喜怒哀乐如果能够用科学规划出来,人估计就变成机器人了;人的意志如果能够用因果线形思维加以分析,我们的生活中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和冲突了。
线形因果思维可以运用到自然界,但却不能用到人身上,因为这种思维对人的生活是无效的,人生的问题不是科学问题,人的意志行为也不是“因为……所以”的模式。
比如,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个问题经常会被人提及,而且多出自女人口中:“如果有一天我和你母亲一起掉进水里,你会先救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因为对于这样一种责任深重的情况,任何人都不会用“我不会游泳”来搪塞,怎么都得跳进去。
然而就算你可以把两个人都救出来,这个“先”字却是要命的,有一种孰近孰远的抉择在里面,而抉择之所以被称作抉择,是因为你要在“择”的基础上“抉”出一种大义凛然来。
有人说应该先救母亲,因为老婆可以再娶,娘却只有一个;也有人说应该先救老婆,因为即使可以再娶,但感情却不能再复制,所以也是唯一的,而老娘嘛,当舍得时就要舍得。
当然,后者的回答不出意料地会被嗤之以鼻,但是群众的态度一致却不能说明抉择的容易性和正当性,因为几乎对于所有人,不管你多么振振有辞,真要面临这种情况大概也是茫然。有时候大道理和自己的条件反射是两回事。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布利丹的驴子”
故事说一位名叫布利丹的哲学家养了一头驴,这头驴和别的驴不同,它喜欢思考,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
比如说,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放了两堆体积、色泽都一样的干草,给他做午餐。
这下可把它给难住了,因为这两堆干草没有任何差别,它没法选择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最后,这头驴子面对两堆草料,饿死了。当然,它也因此而名垂哲学史。
人生就是如此,它不是直线的,没有因果,也不能问为什么。恰恰相反,人生的问题恰恰是对因果思维的超越,对自然法则的摆脱。
人不吃饭会饿死,但朱自清却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表达出一种气节,这就是人,始终无法去推测和揣摩。
同样,我们也并不是先把事情搞清楚然后再去生活。恰恰相反,我们总是雾里看花,如此“糊涂”地生活着,而且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适。
因此,把“科学”这个字眼同人生联系在一起是荒诞的。
比如,经常出现的“科学地规划人生”、“科学人生”之类的话,好像人生也可以被搞得像白开水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再去操作。
黑格尔说:
“用分析方法来研究对象就好像剥葱一样,将葱皮一层又一层地剥掉,但原来的葱已不在了。”
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人生也是如此,把人的精神世界分析来分析去,到最后遗忘的恰恰是人生。
庄祖鲲牧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六十年前抗战期间,寄居在贵州一个农家里。
有一天他正在看书,农家的四五岁小女孩跑过来,两个人就展开了一段对话: “
叔叔,你在干什么?”
“我在看书。” “你为什么要看书?”
“看书可以增加知识啊!”
“增加知识干什么?”
“增加知识可以赚钱啊!” “赚钱干什么?”
“赚钱才可以吃饭啊!” “吃饭干什么?”
“吃饭才不会死啊!”
“那不死干什么?” “去!去!去!别啰唆了,去找你妈去!”
现在这个人已经八十几岁了,每天在想的就是:“是啊,不死干吗?”
人生的终点是死亡,但任何人都不会为了这个目的而活着,谁忙忙碌碌是为了死亡呢?
上面这个故事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仔细想来,不免让人深思。
任何事情,如果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询问个究竟,到最后可能就会是一片虚无。
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你如果想要知道葱的本质,将葱皮一层层剥掉,却发现原来的葱却不见了,更谈不上葱的本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知道”和“信仰”往往是两回事。有些事情,我们知道得越清楚,越不利于我们去信仰、去思想、去行动。
正如老子所说:
“为学益久,为道日损。”(《道德经·四十八章》)
你知道的越多,学的越多,神秘的东西就越少,禁忌越少,人生也就越苍白!
相反,有些事情,我们虽然不知道,有时甚至知道它是荒谬的,但我们仍然愿意去思考、去信仰。
正如中世纪一位叫德尔图良的哲学家所说的那样:“因为荒谬,我才去相信。”
人的一生不可能用科学来规划,因为人生的魅力就在于其神秘性。毋宁说,人生是荒谬的。
人的想法、行为总是掺杂了太多的思想和感情。只有人,才会如此不可理喻。还是想借用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
知识都是科学的,它要探究我们身处于这个客观世界的真相,它要求客观、真实,不允许出现矛盾,不喜欢颠三倒四。而人生呢?
处处充满矛盾和纠结,真与假、善与恶、爱与恨、悲与喜往往纠缠在一起,可以说真中有假、善中有恶、爱中有恨、悲中有喜,而且人生中的昨天—今天—明天的过渡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言: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的一生就像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又会在一定分寸上燃烧。”
冷静的态度、客观的精神,我们可以用来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但千万不要带进你的人生,千万不要用它来指导你的生活,因为这必将稀释你人生的浓度,减少你生活的激情,削弱你行动的动力。
水至清则无鱼,水如果太清彻了,就没有鱼的容身之地了。
人生也是如此,太冷静了,太理智了,太客观了,人的信仰就会失去地盘,陷入一片空虚。
举报/反馈

超凡博弈

10.8万获赞 2.2万粉丝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儒释道。
文化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