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线下演出受限,催生了线上演出的火爆,直播行业热度又起。面对曾经“野蛮生长”的直播行业,主播们也想奋力甩掉公众的刻板印象,获得更多认可。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对行业进行专项整治。8月3日,国家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八部门召开工作部署会,通报违法违规平台与主播的处置情况。8月5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也发出倡议,共促直播规范发展。在行业内外及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直播将进入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疫情常态化催生直播热
说起疫情以来直播行业的变化,酷狗音乐平台直播歌手童珺的第一反应是:“主播人数骤增。”
童珺曾是一位音乐老师,也做过歌手,2018年开始接触直播。疫情后线下演出减少,她开始专心投入做线上直播,她发现,不少音乐人都在尝试转型线上。专心做直播后,她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归属感。母亲节时,她做了一场主题直播,把疫情和母亲节、家庭主题结合在一起,她在直播间里唱歌,和网友互动,“觉得我们心都连在一起,这是我之前很少体会到的。”
和很多做主播的音乐人一样,一开始,童珺以为只要唱歌好就行。“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特别辛苦的职业。主播要做的准备非常多,直播主题要提前想好,还要想怎么互动和留住观众,也要提升自己的形象、谈吐。”不开直播时还要做粉丝维护,与别的主播协商连麦合作等。
叶初然是一位在弹唱软件“唱鸭”上制作并发歌的音乐人,在嘻哈圈颇有名气,他也尝试过直播。“想出名的话,前期每天至少直播六七个小时,才能保证活跃度,但这样就占用了我大量的制作和创作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以直播为生的人”,直播两个月左右就继续做音乐制作。
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秘书长瞿涛看来,线上、线下演出的界限明显,面向的群体也不一样,“现场演出更注重保持观演距离和现场效果,线上直播是即时互动,从业者需要的技能也不相同。”瞿涛说,疫情期间直播行业的主播人数确实增长了很多,直播也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但随着疫情好转,一部分传统演艺工作者还是会回到线下,线上线下的互融互通还有待时间检验。”
职业主播渴望被认可
几年前直播行业“野蛮生长”,业内鱼龙混杂,公众看待主播时往往戴上有色眼镜。随着直播深入生活,现在的主播们也希望证明实力,向公众展示自己的职业形象。
“现在主播是一个被大家接受的职业,但还不是被所有人认可的职业,说起来总会联想到不太好的方面,我希望这个行业可以更规范,我们才艺主播才能让更多人认可。”红格格是酷狗直播平台的一位音乐主播,她一直希望找到证明自己能力的客观标准,就像学钢琴的琴童去考级一样。
和红格格有一样想法的主播有不少,他们听说所在平台设有线上的“酷狗直播学院”,为主播培训技能。经过一系列网课、考试之后,红格格拿到一张毕业证书,直播房间中也出现了一枚“学院认证”的勋章,这也使她获得更多曝光的机会。红格格说,“现在直播行业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平台有的话就先考一个。”
瞿涛表示,行业协会鼓励各个平台对主播进行专业领域的培训,提升人员素质,直播分会也会不定期对头部主播进行培训。但是他提醒:目前直播行业并没有“持证上岗”的说法,只要年满18岁,符合监管要求以及平台规定的条件都可以进行直播。“直播分会曾经发布声明,直播领域内没有行业统一的职业认证体系,不存在从业准入门槛或所谓的‘持证上岗’情况,从业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将制定主播分级管理
如果说直播行业“野蛮生长”的年代是1.0时代,在经过各项监管法规的陆续出台、市场大洗牌之后,直播进入了2.0时代,正在向3.0时代升级迈步,进入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现在,以直播为专职的主播高达数百万人,利用业余时间兼职的主播更多。”瞿涛说,从事直播的群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对于主播这种新兴的职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评价体系,这是我们现在需要研究解决的。”
与此同时,主播粉丝效应明显,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今年6月5日,国家网信办等八部门集中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截至8月3日,158款违法违规直播平台被依法处置,一批违法违规网络主播被封禁。网信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研究制定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规范,明确直播行业打赏行为管理规则,建构激励高质量信息内容供给的直播账号信用评价体系。
瞿涛透露,通过对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的管理,将引导主播生产更多优质内容,逐步淘汰那些无价值、无营养的直播内容,从而形成正向价值引领。“现在很多头部平台都已经在探索适合自身生态的主播分级制度,如果主播有违规行为,就可能会被降级、降权,严重违规者还会上报行业协会列入主播黑名单。施行行业统一规则,落实平台主体责任,规范主播一言一行,直播行业才能拥抱更加光明的未来。”
来源 北京日报
记者 韩轩
流程编辑 吴越
举报/反馈

北京日报客户端

7500万获赞 524.6万粉丝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