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烟草行业是一个利润空间很大的行业。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行业被征收了高昂的消费税,还因为世界上的烟民群体是非常大的。
往往经常抽烟的人都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这个道理,甚至相当一部分烟民曾经试图戒烟,可是能够成功戒烟的人是非常少的,这背后有什么心理机制呢?
负面情绪
上个世纪心理学家对成瘾的界定还仅仅只是毒品成瘾,但是到了这个世纪,心理学家已经开始用行为上瘾来描述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物品产生的瘾症了,致命的行为上瘾有烟瘾、网瘾等等。
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神经学家肯特.贝里奇对小鼠做了一个实验,他给小鼠喂美味的糖水,然后小鼠会舔嘴唇,这个动作代表的是小鼠很愉悦。
他还观察到喝糖水的时候小鼠脑袋里会分泌多巴胺,于是他使用了阻断小鼠分泌多巴胺的药物,然后发现小鼠不再寻找糖水了,但是如果他给小鼠喂糖水的话,小鼠还是会很喜欢。
这个研究证明了导致上瘾的不是喜欢,而是渴望。
戒烟的人在抽烟的时候不一定会产生快感、感到快乐,但是如果他们不抽烟就会感受到痛苦,他们之所以复发,是因为他们的渴望驱使他们避免他们感到痛苦。
我们在理解任何一种行为成瘾的时候,都要记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人类的成瘾一定和负面情绪有关。
负面情绪是成瘾的触发机制,可以说抽烟的人是在通过抽烟来缓解孤独、空虚、寂寞、烦恼、痛苦这些负面情绪,也就是说,他们建立了缓解情绪和抽烟之间的联结机制。
这种情况可以形象地形容为“他们爱上了错误的人”。
当他们开始戒烟之后,他们的负面情绪就会唤醒他们想要抽烟的欲望。
在行为上瘾中有一个阶段叫做戒断反应,这个阶段特别容易复发,这是因为戒烟的人缺乏良好的替代物,这种情况可以形象地形容为拒绝爱错误的人,然后选择爱正确的人。
戒烟的人可以试着在想抽烟的时候嚼口香糖。
环境
环境是成瘾的第二个触发器,为什么人们都知道过度消费是不好的,还是在不停地买买买呢?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都在提醒人们买东西。
为什么恋爱中的人分手以后离不开微博“视奸”呢?因为对方的微博号不会消失。
放在戒烟的人身上也是这样的,生活中能够触发他们想要吸烟的环境太多了,越是使用意志力克服自己吸烟冲动的人,反而越早失败。
心理学家温迪.伍德对习惯的研究很深入,她是这么形容意志力和习惯的:
“意志力就像看着美味的巧克力饼干又拒绝它们,而良好的习惯是一开始就让你身边没有这美味的巧克力饼干。”
相信大家一定都了解过运动的穿戴设备,或者是微信的运动步数,当我们关注这些数字的时候,我们就会量化我们的行为。
对于戒烟的人来说,使用意志力意味着时间被量化了,他们感受的心理的主观时间远远长于客观的物理时间,就像期盼月底发工资的人那样感受的度日如年。
不仅如此,我们在决策过程中不管有多摇摆,导致我们最终决策的都只会是做决策那一刻我们内心的想法,这意味着无论戒烟的人坚持了多久,只要他有一刻没有忍住抽烟,那么他就会复发。
停止机制失效
行为上瘾意味着我们的停止机制失效,比如说游戏成瘾的人,他没有最后一把,他的停止机制失效了。放在戒烟的人身上,他们难以选择最后一根烟。
为什么停止机制会失效呢?
首先是因为戒烟的需要抑制戒烟的冲动,导致了吸烟的想法的唤醒,在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丹.韦格纳让人不去想白熊,一旦想白熊,就摇铃铛,结果铃铛一直响个不停。
后来他告诉实验对象,想红色的大众汽车会有帮助,实验结果是摇铃铛的人数少了一半。
这个实验被描述为白熊效应。实际上不是人人都会出现白熊效应的,只有那些不善于处理自己想法的人才会出现白熊效应。
比如说不去想白熊,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那就是在脑海里不断重复其他的想法,就像一直在脑海里念苹果那样。
因为蔡格尼克效应,这个效应使用的是研究未完成事件对人们的影响的心理学家蔡格尼克的名称,和这个效应有关的是蔡格尼克循环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循环呢?
因为抽烟这件事情不像写作业一样具有明显的终点,戒烟的人会不断地对自己说“抽完这根烟我就不抽了、就一根”。
抽烟本身就是一个未完成事件,想要戒烟的话,就不要去赋予最后一根烟意义,随便一根烟,它就应该是最后的那根。
戒烟还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最好在一开始就避免因为跟风、心情不好抽烟,烟草的味道是很呛人的,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成瘾,往往是因为他们总是选择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抽烟。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ehavioral Psychology》
举报/反馈

第一心理

525万获赞 104万粉丝
每天耕耘最实用、最有趣的心理学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