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什么?近年来,关于超级英雄电影越来越多,夸张的故事和华丽的特技画面让这些电影大获成功。英雄变成了一种绘在T恤上,可以拿来穿搭的流行。
讽刺的是,英雄的形貌却是在炫目的声光特效中模糊了起来。这些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离现实是如此之远,让英雄成了幻想中的事物。而巴德今天要写的《至暗时刻》里,没有惊心动魄的动作场景,也没有天马行空的超能力,却有一位不完美的英雄——二战中领导英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抵抗纳粹德国的丘吉尔。
《至暗时刻》海报 背景交代
故事描写1940年五月,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军入侵荷兰和比利时,法国即将沦陷,丘吉尔临危受命接任首相; 然而整个内阁,包括同党同志都怀抱着与德军和谈,宁可投降的念头,甚至连法国也已明白地告诉丘吉尔将要投降。同时,海峡对岸的敦刻尔克有四十万英军受困,不和谈恐怕会被德军悉数歼灭。
刚上台的丘吉尔该怎么办?至暗时刻指的便是发生在短短几周之内的历史大势以及丘吉尔的抉择。
酗酒、抽烟的暴躁老头
黑暗中的雪茄,老态龙钟的身躯、严厉的言辞。电影一开始就挑明丘吉尔并不是一位光鲜亮丽的英雄。他的手上总握着一杯烈酒,嘴上叼着一支雪茄,反倒像是一个戏份十足的反派。酗酒让他随时讲话都有些模糊不清,但当人听不清楚他的碎语时,他表现得没有丝毫耐心。性格暴烈又口不择言,就连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都对丘吉尔感到有些害怕。
不过,这位粗暴的酒鬼却在二战的前夕,接到了来自皇宫的任命,成为了大英帝国的首相。
虽说成了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却绝不是长袖善舞的传统政治家,也不是因为他柔软的手腕登上大位。只因他对希特勒的强硬态度博得了反对党的尊重,他的同志才勉为其难地推他作为首相人选。但没什么政治资本的丘吉尔也因此必须在内阁中纳入他的两个老政敌——刚下台的首相张伯伦与哈利法克斯子爵,这两位在杯觥交错中的登场可比丘吉尔风雅多了。
与坚持主战的丘吉尔相比,张伯伦与哈利法克斯子爵还对惨烈的一战记忆犹新,深恐再一次的战争会导致欧洲的毁灭。张伯伦对战争的看法与丘吉尔截然不同: 比起战争,他更想要妥协带来的和平。因此这两位风度翩翩的绅士反而是剧情上的反派,与我们粗暴酗酒的英雄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张伯伦下台的理由就是因为实行后世恶名昭彰的“绥靖政策”,纵容希特勒的扩张,置英国于对战争毫无准备的惨境。
当时战争形势危急,丘吉尔上任后,英国执政党与在野党针锋相对,矛盾加剧;而外面更有纳粹德军的虎视眈眈,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与丘吉尔之间也充满陌生与不信任感,缘由是丘吉尔支持爱德华八世( 乔治六世的哥哥) 与辛普森夫人结婚,认为爱德华八世根本无须退位,在最开始每周一次的见面会议中,场面显得相当尴尬。
《至暗时刻》截图 纳粹德军进攻加剧,丘吉尔想联合法国抵抗,不料法国军队不禁德军强势攻打,决定投降。甚至40万英国陆军被困在敦刻尔克,不尽快撤退将全军覆灭。丘吉尔致电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却遭到拒绝,除了孤立无援外,欧洲内陆各国也陆续投降,前首相张伯伦与哈利法克斯子爵不断提出与希特勒议和,时不时以不议和就辞职要挟丘吉尔。虽说如此,张伯伦与哈利法克斯子爵等人坚持绥靖政策也并没有单纯地被解释成软弱,他们也没有被塑造成懦弱的小人。
与其相比,电影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使观众更能对主和派感同身受。在丘吉尔最挣扎的时刻,“反派”们的理性言语更是深深打入丘吉尔与我们观众的心中。同样知晓战争失败的可能后果,丘吉尔内心的挣扎也愈发强烈。
英伦海峡对岸被困的四十万英国子弟望着多佛港几乎可见的尸山血海,等待着来自英伦海峡对岸的船只载他们回家。同时,希特勒的坦克正以闪电般的速度横扫法国的田野,法国即将全面沦陷,然而英国却没有足够的船只展开救援。
此时对丘吉尔来说是简直是四面楚歌。英国陆军即将全军覆没、法国人没有丝毫斗志、美国人作壁上观、身边又全是只想着通过议和换来“和平”的政敌。在如此绝望的情况下,丘吉尔也开始在谈和与持续战争中犹疑,丘吉尔一直以来都是主战的,他判定纳粹德军已经攻占许多欧洲国家,以纳粹的贪婪与希特勒强硬性格,英国就是他们下一个目标。
丘吉尔一贯的坚持看起来毫无意义,而且这样的坚持并非毫无代价,丘吉尔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命令,都会牵动着他人的性命,那是多沉重的负担!而这也是片名《至暗时刻》的含义,《至暗时刻》不只是说有德军威胁、有政敌拉扯的外在处境,《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内心的挣扎与怀疑,他不愿投降,但不投降却意味着会有更多的牺牲与伤亡。
丘吉尔过去也曾犯下无数错误,使数万精兵丧生的加里波利登陆战、徒劳无功的金本位计划、沦为笑柄的俄国政策。这一次,或许他真的错了。内忧外患之下,他接受了哈利法克斯的提案,同意商讨和谈的条件。
如果电影在此结束,我们真能责怪丘吉尔懦弱吗? 占着后见之明的我们,要说坚持主战确实很简单。但身处当时,孤立无援的英伦三岛要如何只身对抗席卷欧陆的黑暗力量? 为了这渺茫的胜机,将要流出多少鲜血?丘吉尔肯定也意识到了,他也看见了这一切将带来的牺牲。或许任何一位理性的人在此时都会选择妥协。
不理性的伟大
但丘吉尔最终却并没有选择理性,他用近乎愚勇的勇气下选择了坚持。他在国王乔治六世与群众的支持下重新振作,驳回了和谈的提案。在下议院的演说中,他向世界宣示了英国战斗到底的决心。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在海上作战,乘着高涨的信心和力量空中作战,不惜一切保卫我们的家园。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军登陆点作战,在平原和街巷作战,在山野作战。我们永远不会投降。
在最黑暗的时刻,丘吉尔成为了英雄。
电影也没有回避在敦刻尔克撤退的成功行动中,其实有支部队被下令“慷慨赴义”,这或许是他心灵上永恒的黑夜,而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力量,才能承受黑夜里的残酷与荒凉。
丘吉尔的勇气让他一肩扛下牺牲的责任。他对胜利的执着让他不为失败的恐惧所惑,用孤注一掷的坚持换来了世界的自由。超卓的勇气成就了他的伟大。
爱默生说:“英雄不比平常人勇敢,他们只是比平常人多勇敢了五分钟。”对丘吉尔来说,他多坚持了六年。他用他激励人心的言词激励出“英国人民还不知道自己拥有的勇气”。他带领英国挺过伦敦大轰炸、大封锁,坚持不懈的抵抗无人能敌的希特勒,最终与同盟国一起走向胜利。他无尽的毅力无法用理性解释,但正是这伟大的不合理使一介凡人得以成为英雄。
这种浪漫让英雄在故事中受到传唱,变成传说。但当英雄变成传说,英雄开始变成不合理的伟大。英雄从现实落入幻想,成为遥不可及的事物。英雄的事迹开始充满着渲染,我们的英雄故事变成了漫画家的幻想。但我们在现实中找不到超能力,也找不到一骑当千的英雄。太过遥远的形象,让我们再也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英雄。
但当我看着这个有点讨人厌的老人,英雄重新回到了现实。丘吉尔的暴躁、酗酒,一再提醒他是一个曾活在这世上的人,而不只是某个虚构的传说。这一个有血有泪、脆弱而不完美的英雄重新彰显了英雄的本质——超脱现实困难的伟大事迹。《至暗时刻》用无数缺点构筑出他的骨肉,让史书中的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得以活生生地走到我们眼前。
丘吉尔照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