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船推开映湖的波浪,一首村歌湖面轻轻荡漾,十八只“蝴蝶”在岸边翩然起舞……今天上午,这如诗如画的浪漫场景,拉开了浙江广电集团大型融媒特别策划《小康村24小时》第六站——永康市园周村活动的帷幕。
依托自然环境打造生态之美
“望远青山入黛,近有清流碧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看着镜头里的园周村,这些诗句就会自然而然从脑海里浮现。
园周村被称为永康后花园,具有城市绿肺之称。园周的美,宁静而端庄,大气而沉稳;园周的美,少了些咄咄逼人,多了些平易近人;园周的美,远观让人忍不住想亲近,近看让人忍不住想细细品味。
直播刚开始,网友就纷纷留言赞叹:它不是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却有满湖锦鲤的成群集队;它不是上海豫园的“九曲通幽”,却有着一段“九曲回廊”;它不是北京的北方长城,却有着自己村庄的“ 骄傲的长城”……
坚持规划引领成就发展之美
园周村映湖对比
十多年前,园周村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小村庄,借助省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机会,近些年,园周村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工作,秉持“生态立村、环境兴村、旅游强村”的理念,走出了大美乡村建设的有力步伐。
“离城市不远,与自然很近”是园周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自然风景成为园周村的“最大卖点”。2013年,园周村成立旅游公司,并先后投资1.5亿元,大力打造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产业链,发展壮大美丽经济,先后建成映湖公园、周氏特祠、小长城、轩辕洞、滴水岩石窟、状元及第、息峰摩崖石刻、莲泉、新老八景庄园等特色景点十多处。
在景点的打造中,园周村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和村里的“莲(廉)”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园周“文化圈”。这些年通过绿色开发,现在的映湖成为了永康市民的后花园。
2011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里建造了御史府第,纪念先人一心为民、刚正不阿的为官之道,传承“廉”文化。现在,御史府第还成为村里文化传承的基地,一批批年轻人络绎不绝来到园周村,开启了文创店铺,让青山绿水有了新的赋能。
看乡村是否振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是否愿意回归可以说是一个“风向标”。园周村党支部书记周双政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在外的普通打工仔,已经全部招回村里工作了,年收入5万元起步!一来是村里发展快了,产业链上的岗位多了,解决就业不愁;二来,我们也希望年轻人早日回归村里,这也是我们从实践中培养挑选干部的好方法。”
凸显特色旅游带来产业之美
如今逛园周村,不仅可以嗅到悠远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馨香,还能在这里找到时尚打卡地园周长城,体验一把“玩得就是心跳”的感觉。园周长城盘亘在村东南边的山脊之上,全长1500米,宽4米,由村两委干部带头筹款,村民们自发捐款,历时七年修建完成。目前的人流量每天可以达到1500人左右。
长城的网红游乐设施——悬崖秋千,一个非常刺激的体验项目,这一新颜值也成了园周村的又一张金名片。周龙超是这一项目的投资人,他兴奋地对记者说:“现在客流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我们觉得这里很漂亮,离城区很近,人气非常旺,在这投资我们还是蛮有信心的,感觉前景不错。”
秉承“通过生态经济让村民有创收”的硬道理,村干部带领村民埋头苦干,使园周村一跃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山水休闲家园,永康最火爆的短线旅游点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去年,村里接待各方游客近百万,旅游收入突破400万元。近两年,游泳馆、银行、连锁茶馆等相继入驻,还新建民宿50多间,一条容纳180间店铺的传统美食老街年底即将竣工,未来可期。古老而年轻的园周奏响了一支激情澎湃的文旅交响曲,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实现了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
“第一步要让村庄变美,第二步要让美转换成生产力。”园周村党支部书记周双政一直坚持“用经营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的治村理念,通过如今的美丽变化都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园周村新老祠堂对比
现在,村集体由十年前欠债10万元,增加到目前年收入400万元;集体资产由100多万元增加到10多亿元;人均收入从3000多元增加到40000元,村民户均资产达到500万元。村里的老人每月还可领到200元生活费。“如今我们家门口就有公共自行车,崭新的公交车也经过我们村,村里有好几所现代化公共厕所,一天花6元钱就可以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吃三顿饭……”今年84岁的徐彩萍老人掰着手指细数现在的美好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日子能过成现在这个模样。”
实现村强民富尽享生活之美
在上午的直播中,“为‘浙’村拼单”环节屡屡掀起高潮。蓝媒号·永康市广播电视台主播携手村里好物推荐官,为园周村的特色农副产品、文化旅游项目、非遗民俗产品,进行全方位带货“打call”,语言幽默风趣,试吃、试用、实测、互动,直播间网友气氛十分火热。
作为五金之都最有代表性的五金产品铁壶,在直播间一展示亮相,就引得网友惊叹不已,纷纷亮出了势在必得的架势。提供铁壶的董永正就是园周村人,现场他带来了“家和万事兴”系列铁壶,这是他的铁艺加工厂运用新工艺打造的铁壶,现在已经远销海外。
董永正告诉主持人,他家三代都是五金匠人,自己家族的发展经历就是一部永康五金的发展历史。现在的永康铁壶已不仅仅是烧水喝茶的工具,更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大壶被瞬间秒杀,台上摆放的巴掌大小的迷你小铁壶,也被网友看好,纷纷留言“想买+1”。
看到自己的铁壶这么受欢迎,董永正表示:致力传承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技艺,要对得起头顶上这块爷爷创立的招牌,对得起永康“中国五金之都”的美誉,对得起“百年锤炼 臻于完善”的永康工匠精神。
此外,莲子烧酒、彩色蚕茧、永康土素面、梅干菜、姜茶等“乡”味十足的农产品也备受网友青睐,产品供不应求。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带动 “永康好物 ”走出永康,走向全国。
短短几年时间,“全国宜居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一个个国字号的荣誉让园周村成为了令人羡慕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样本村。“我老伴有空就到阅览室看书,我的爱好是跳舞。”村民冯美琴说,他们两口子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生活在园周村,充实、开心、幸福。在这里,游客们纷纷感叹: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小康生活,这真是让人羡慕的新农村!
摄影作者:朱永丰 姚谦 胡华超 应新新应栩漪 吕旭斌
作者:牛晨光 应芳蒙
编辑:应栩漪
举报/反馈

永康市广播电视台

1.3万获赞 4610粉丝
本地信息服务、热点追踪、关注民生。
永康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