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开封的美食,小笼包总是第一个出现。
无论是电视台的节目,还是网络的风评,
“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
这句描述开封灌汤包的形象,深入人心。
要说开封人什么开始吃灌汤包,
可要追溯到北宋了。
北宋时期,开封已有小笼包售卖,
当时称灌浆馒头或灌汤包子。
东京汴梁(今开封市)70多家酒店之一的“王楼”,
制售的名为“山洞梅花包子”,
号称“东京汴梁第一”。
北宋之后,灌汤包子在开封流传下来。
如今的小笼包
20世纪20年代,名厨黄继善创办“第一点心馆”,主营灌汤包子。30年代,为适应市场需求,又对包子的制作方式加以革新。
将原来用半发面皮和瘦皮和瘦肉掺猪皮冻糕加江米、料酒、子母油、甜面酱、小磨香油等制馅,改为用死面制皮和用白糖、味精为馅提鲜。
通过“三软三硬”和面,使面皮盘筋韧光滑,不漏汤,不掉衣。
还改大笼为小笼蒸制,小笼包子带蒸笼一起上桌,现吃现蒸,保持旋蒸,既保持了包子的热度和形状的完美,又便于经营,备受顾客欢迎,这便是当今的开封小笼包。
制作工艺
● 和面:要“三软三硬”,面团光滑,面质筋柔;
● 调馅:要打得稀稠如粥,拉长丝不断;
● 擀皮:要外薄心厚,不偏不倚,做到包嘴不厚,包底不漏;
● 捏制:每个包子至少要18~21个褶,均匀一致,封口严密,包嘴上没有疙瘩……
灌汤包怎么吃
开封小笼包采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其特点是: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
刚蒸好的包子,上面还有一些小水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灌汤包的皮很薄,薄到你甚至可以看到包子后面的蒸笼。掂起来软软的,小巧玲珑。
吃包子时有句顺囗溜:“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一口吃、满口香”,意思是:轻轻夹起,挪到嘴巴前,先咬开个小洞,用它把里面的汤喝完,最后再吃馅和面。
细细品尝,食用时配上香醋、蒜瓣更加美味!
灌汤包在出炉后,最好五分钟内吃完,不然时间过久一则面皮外部变干,二则面皮内部会将肉汁吸收,三则肉馅变冷口感变差,所以上桌后要尽快吃完哦。
略略推荐
禾源灌汤包子
禾源也算是开封的老店了,
最近几年越发受欢迎,
去的晚一点儿就全都坐满了人,
汤鲜肉香,实名安利!
地址:
汉兴路店:汉兴路东段汉兴上品小区大门东侧
金明西街店:汉兴路与金明西街交叉口东南角
金祥路店:金祥路金鼎丽都北门往西20米路南
大王屯店:大王屯东街与魏都路交叉口西北角
鼎立国际店:黄河大街北段鼎立国际城C区
大兴街扣碗包子馆
这家店想必是老开封人都知道,
就中午出摊!任性到极致!
想吃小笼包子的,一定不要错过。
小笼包灌汤,肉香四溢,
素的蘸着辣椒和醋,完美~
北仁义胡同2号西门社区卫生服务站旁
黄家老店
百年历史的黄家老店,
对传统的灌汤包一直保留着最原始的味道,
皮包馅儿大,汤汁香而不腻,
现点现包,除了传统灌汤包,
还有其他特色口味的小笼包。
西司店:西司桥下
晋安路店:晋安路中段武夷夜市南头
大梁路店:大梁路与黄河路交叉口向东50米路南
宋城路店:宋城路凤凰城1号楼
中山路店:中山路中段34路(朱雀苑北邻)
大梁楼臻鲜汤包
这家店不像一楼、黄家的包子那样,
而是大汤包,
满满一兜的汤汁,鲜香浓郁,
吃起来特别过瘾,
不过小心烫嘴哦~
汉兴路东段蝶御花园1单元商铺
十里飘香
这是被略略粉丝安利的一家店,
不大的小店收拾的挺利索,
小笼包是现包的,
皮薄陷儿大,
灌汤流油,超级满足!
地址:
三里堡亚细亚十字路口向南小路路西
排名不分先后
如果你有什么喜爱的灌汤包店铺,
欢迎评论里分享出来~
部分来源 | 网络
图片来源 | 略略编辑部、网络
编辑 | 肥而不腻
举报/反馈

开封玩乐攻略

7372获赞 1.8万粉丝
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开封
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