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专辑
时代的眼泪
作者| 冬瓜面包树
编辑| 豌豆
交换空间徐大乐;李小蓓 - 一个人的朝圣
当年这档节目可以算得上是90后童年最早的家居设计审美启蒙,然鹅,当90后们长大后回顾往事,他们会发现,正如主题曲中唱到的“两个勇气可嘉的房子”一样,来参加这个节目的家庭,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会怀疑人生,“当年的我是眼瞎了吗?”
虽说这个节目在当年被奉为“装修神话”,可长大以后再看看那些装修,不禁让人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审美和设计师的智商。
△早早醒悟的人已经看破一切 在屋顶上吊一些廉价的蓝色纱布,就能构成“蓝天白云”?不好意思,设计师的脑回路观众真的跟不上。
那个年代的设计师好像还对某些设计元素有着蜜汁喜爱,像什么小清新、田园风、马赛克之类的,好像不用就显得自己不够新潮。
有个女设计师很喜欢小清新风格,就在选手家里贴满了这种白绿相间的壁纸,这虚假的白墙绿化,透着一股浓浓的农家乐餐馆feel。
看看这客厅装修前后的对比,感觉还不如原来的简洁明快,尤其是这一面墙的壁纸,看多了觉得眼睛都要花了。
还有个设计师将自己的装修主题设定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于是就在客厅里放了大量马赛克,声称马赛克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就像是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主持人脸上的尴尬 有一期节目的装修主题是“婚房改造”,小夫妻提出的要求是想要间个性婚房,设计师一听到“个性”两个字,特别自信,“这个我擅长啊!”
然后不走寻常路把人家婚房全部改成了黑白色调,在没有窗户的墙上挂了一个白色纱帘,再配上精心挑选的桌椅,生生把人家的婚房给装成了“灵堂风”,这要放到现在,可能就差黑人兄弟抬棺起舞了。
△实用主义的上流君只看出来,白纱帘太容易脏且不好拆洗
依然是婚房这个主题,在另一期节目中,设计师贴心地为即将结婚的两位选手画了一面牵手一起走的背景墙。
这倒是没什么,只是设计师好像没画过瘾,就又用荧光笔把屋主谈恋爱时的照片画在了门上,还激情发言:“要是他们回来看见以后不激动那就是没激情!”
看看这关了灯以后的效果,害!设计师还真说准了,选手看到可激动了,我猜他们恨不得拿水泥把设计师脑子里的坑填上。
不过门上的画好歹是小面积,要是看着实在觉得糟心的话,坚持开灯睡觉就行。下边这个设计,却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鬼片式的惊悚。
为了突出小夫妻的恩爱,设计师特意将夫妻俩的姓打了出来,做成沙发背景墙,刘雷夫妇可能看了只想流泪。
还有一期,装修的家庭觉得自己家客厅空间有些小,设计师提出可以通过镜面使房间显的更大一些。道理是没错,可惜设计师把全屋都装成了镜子,简直变成了个镜子宫。
△这要是等太阳出来,估计屋里的人会被晃瞎吧?
同样是这个镜子宫的家,上流君还发现如今流行的ins风羽毛灯当年也是潮流,但用过的人都知道它有多积灰。
不得不承认,设计师的个人审美对节目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在这档节目里,设计师可以做到毫不顾及客户的想法,大概平时被甲方客户虐惯了,到了电视上就开始随心所欲。
有一期节目的设计师是个文青,讨厌现代社会的浮躁,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使劲造作,直接在房子里刷了水泥,还贴上各种名人名言。
房间的女主人揭下眼罩后当场就脸黑了,尽管她保持了礼貌微笑,只是默默低下头,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有点压抑”,但我猜,她的内心已经爆发了。
尽管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年的设计似乎全是天雷滚滚般的槽点,但当年这个节目,真是每个孩子心头的白月光,可以说,90后的家装知识,最早的来源就是它。
这档综艺每期都会选出两个家庭,分别是红队和蓝队,各自分配一位设计师,到对方的家中进行装修。
为了制造节目效果,节目设置了很多规则,如改造时间只有48小时,改造完成前双方不得回到自己家中,每期都会设定一个装修主题等。
更让人羡慕的是,每个参加节目的家庭都会获得1万元装修基金和1万元家电基金,在那个一周零花钱才几十块的年代,这笔钱简直让电视前的小孩子眼红泪流。
△就冲着这钱,小时候做梦都想参加节目 为了展现这种前后的差距,主持人王小骞有很多惯常的“套路”,比如每个家庭验收新家时,她都会让他们蒙住眼睛,并刻意制造一些悬念。
新家验收完成后,她还会要求选手为设计师的设计打分数,很多选手都会相当配合地打个满分,有浮夸一点的,还会打个120分。
另一方面,参加节目的选手们的反应也增加了这种对比效果,捂嘴+捂胸口+揉眼睛,配上经典句式——“天啊”、“这是我家吗”、“这也太棒了”,要是不小心留下几滴感动的眼泪,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看这个节目的过程中,不少90后攒了不少装修经验,尤其是各种装修风格,“欧式田园”、“美式风”、“地中海”、“新中式”、“后现代”,大家都门儿清。
△法式加小清新混搭 还有什么“马赛克”、“超静音轨道”、“折叠桌子”、“榻榻米”等专业术语,很多这个节目的90后骨灰级粉丝都能信手拈来。
节目中很多设计师都会有一些精妙构思,让观众们眼界大开。有一期节目中,选手的客厅面积比较小,设计师就在选手的家中添置了这个多功能桌子,一边是储物架,一边是小黑板。
当不需要使用餐桌的时候,不仅可以把餐桌折叠在墙上节约面积,还能变成一个可以留言的小黑板。当年的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空间还能这么极致利用。
看着原本一个像自己家一样朴实无华的房子,经过设计师的改造后变成华丽丽的新家,小时候的我们,不禁默默盘算着:啥时候我家也能参加一回节目就好了。
有些孩子看到有选手因为个人原因退出录制,每天恨铁不成钢地念叨,怎么他们就这么不珍惜这天赐的好机会?不要给我也行啊。
有些孩子因为《交换空间》而喜欢上了设计,室内设计师成为了他们从小到大的梦想。
还有些孩子通过《交换空间》开始慢慢发掘生活的乐趣,小小年纪就在心里为自己描绘出了未来家的样子。节目里的经典设计,成了大家心里的标杆。
△看过《交换空间》的小孩可能都有飘窗和榻榻米情结
也许是受这个节目的影响,不少90后都对装修有着难以言说的热爱。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游戏里的虚拟生活,他们都对“把家装饰好”这件事特别认真。
从小时候玩的摩尔庄园,到后来的我的世界,再到现在的动物森友会,装饰一直都是游戏最有吸引力的部分之一。
△动物森友会 还有看别人的出租屋大改造的视频,也是喜闻乐见的一项网上冲浪活动。
△b站up主徒手装修毛坯房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这个节目逐渐雷同的套路和落后的审美早已满足不了人们的期待,记不清从何时起,我们再也不看这个节目了。
直到写这篇文章,上流君才发现,原来这个节目一直播到了2016年6月4日,自此之后,该节目正式下架,被《空间榜样》替代,但后者完全是优秀案例展示,再也没有当年那么接地气的真人秀了。
倒是那首《交换空间》的主题曲,依然留在90后的记忆中,隔三岔五就有些怀旧的人,搜出这首歌曲,悄悄在评论区里留下自己的念想。
△这首歌的评论区已经变成了怀念这档节目的人的情感树洞
多年以后,当90后们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可能会感慨一句:我这点装修底子,全是从当年交换空间里学来的。然鹅,要等实际操作时才会发现,
很多其实不太能借鉴。
但无论如何,对于从小看它长大的90后们来说,它就是最特别的存在。
长大后的我们早已能明显感受到它当年的稚拙,但当再次回忆起这些综艺,萦绕在心头的,还是那种敝帚自珍般的珍惜与怀念。
毕竟,我们自己也曾是稚拙的。
[1高臻笛.央视经济频道《交换空间》电视节目十年思考[J].今传媒,2016,24(04):100-101.
[2]麻政明.试析装修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之处——以《交换空间》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11):66.
[3]甘梦珍.我国装修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研究——以《交换空间》为例[J].科技传播,2018,10(1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