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船只上滩必须靠纤夫拉纤,小船上滩要数十人拉纤,大船上滩要百人拉纤。那一根根粗粗的竹缆套在扯滩纤夫的背上,嵌进肩膀,有如绞索。他们背朝天,脸朝地,,一步一声号子,一步一把血汗。图为木船上滩。
放滩就是上下水船只不熟悉新滩的滩流暗礁,到新滩时请当地新滩的驾长(也叫“滩师”)帮助行船过滩。放滩需要驾驶木船的技术,也需要长期航运经验的积累。新滩驾长上船指挥行船,过了新滩就完成任务上岸,由此可以领到一份报酬。长年与险滩恶浪斗争,搏取生存的物质条件。解放后,国家陆续对新滩航道进行炸滩整治。直到1966年,新滩险滩基本消失,新滩放滩才退出峡江。图为秭归新滩放滩。
新滩滩长约2公里,由头滩、二滩与三滩(也称上滩、中滩、下滩)组成。头滩的鸡心石与二滩的天平石将江水分成三个航漕。南漕为主航道,宽58米,可航行宽度仅33米。图为秭归新滩上滩船准备接纤。
《秭归县交通志·航道》中载“枯水季节,水落石出,形成陡坎跌水,落差竟3米多。靠北又有三尖石卧江心阻截中流,还有状如天平的天平石阻截江水正流,航行必走‘S’航道才能过滩。”也就是说,新滩两岸都是险滩。图为秭归新滩南岸纤夫。
新滩在枯水季节最险。洪水期间,水涨滩平,水势较稳,行船无大危险。枯水季节,江水下跌,此时头滩会出现3米高的陡坎,形成江中瀑布,流速可达7.1米/秒。船行至此,势如脱弦之箭,飞泻而下,稍一不慎,即刻船毁人亡。图为秭归新滩南岸纤夫。
上个世纪上半叶,无人记载的小船在新滩翻覆不计其数。几乎每天都有木船翻沉,有时一天可多达4~5只。近代有记载:仅1929年~1942年,在峡江首航的“蜀通”号等3艘大轮船在此触礁倾翻。图为秭归新滩上滩滩头下的几只木船正等待上滩。
面对惊涛骇浪,滩急水险,古代诗人有不少咏诵。清代何明礼在《新滩》中吟咏:“数里涛声先荡魂,艨艟一叶浪花轻。舲空怕触蛟龙怒,路转还逢虎豹蹲。”不是驾船的行家里手,切不可随意闯新滩!图为纤夫在秭归新滩北岸拉纤。
秭归新滩南岸的滩头纤夫棚。
船家吃饭。
举报/反馈

历史旧影

6291获赞 2096粉丝
回溯过去的历史,重温过去的历史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