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诞生、进化、发展到现在,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模式也代表每个人的生存姿态。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沟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也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良好的沟通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达成目标。反之,则不言而喻,下面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具体分析沟通中存在的几大误区。
沟通的误区—陈瑛鸿.mp3
08:00来自黑龙江妇联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过去经验中的一些不良体验以及来自家庭规则的束缚,我们往往很难做到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去将自己、他人和情境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做到真实一致地表达自己、接纳他人。而是习惯去指责,习惯去讨好,习惯去超理智的就事论事,习惯以打岔方式回避问题。
比如说,为什么看似好意提醒反而引起沟通的不畅?
说起沟通,可能有朋友会说,不就是说话吗?除非有功能性障碍,否则都会说话。没错,是这样的。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说起话来,温和细腻,让人如沐春风;有的平铺直叙虽缺乏共情但也不宜引起误会,可有的呢……
接下来我们以虚拟场景再现沟通中常见的几大误区:
场景一
工作一天的妈妈,回到家,看到刚刚下了网课的小白正在刷抖音,那真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不了解原因,也不问清楚,直接就是拍桌子、瞪眼睛,想解释……压根就不听,先等这波情绪发泄完的。
等情绪平静下来,了解原因,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这无疑对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影响,这里就不进行深入讨论了。
分析
如果从人的气质类型来讲,这位妈妈属于典型的胆汁质类型,容易冲动,与孩子之间交流时多半从个人情绪出发,经常以指责的态度来训斥、说教,缺乏讲道理、摆事实的沟通模式。
因此沟通中的第一个误区就是,以情绪为基调,心情好的时候,整个人看上去都喜气洋洋的,他走过的地方,风都是甜的;心情差的时候就是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怼天怼地怼空气,不但向对方丢情绪垃圾,而且,在面对问题时总是以指责批评、纠正的口吻与人交流。这样的沟通方式表面看起来像是专业提示和建议,但实际上,既不利于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场景二
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角色苏大强,在每次面对苏妈妈和明玉发生争执时表现出的态度,就是明显的回避,他从不正面回应问题……
分析
如果从人的气质类型来讲,苏大强属于多血质类型。这种类型的人比较活泼、喜欢与人交往,在团队中属于粘合剂,承上启下,自身个性特点并不突出,遇到问题多以打岔、讨好、含糊的形式应对,这属于沟通中的又一个误区,就是不能清楚有效的表达内心感受,达到沟通的一致性。换句话说,沟通没有聚焦目的,彼此说的挺嗨,对方却不清楚你要表达的主题。这就是为什么标准讲的很清楚,结果却不尽人意。
场景三
《都挺好》中的苏明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家里的老大……
分析
台词不多,形象却很典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老好人,暖水瓶式性格。如果从人的气质类型角度来分析,苏明哲属于抑郁质类型。孤僻、不太合群、表情忸怩、多愁善感、行动迟缓是抑郁质一般的表现行为,具有明显的内倾性。为人小心谨慎,在沟通中经常处于听众的角色,很少做出回应。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第三个误区。换句话说,缺少信息的双向流动性,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有一方始终处于寡言少语的状态,信息就无法流动,还有就是没有对沟通结果的反馈,这都像是一场没有回应的“独角戏”,在亲密关系中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说,受情绪支配、不正面回应问题、喜欢倾听不愿表达是沟通中存在的3个误区,只有调整心态、积极回应、有效表达才能避免沟通的不顺畅。下面以这句话结束我们今天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能力找到内心的宝藏,它让我们有能力活得成功,并且成长。
姐妹们,
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
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吧!
欢迎关注每期的
“心理课堂”。
点击【阅读原文】
举报/反馈

黑龙江妇联

2620获赞 574粉丝
黑龙江省妇联
黑龙江妇联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