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晓松在某正式官媒组织的直播中翻车。节目中,高老师和马东老师侃侃而谈,但评论区一片骂声,被“滚蛋”刷屏,最后,实在是太尴尬,只好临时中断直播。
直播开始的前一天,微博上大张旗鼓地贴出海报宣传“名人读名著毕业季特别直播,八位文化名人送上毕业寄语”的直播节目。
直播开始后,实况简直惨不忍睹,评论区骂得狗血淋头。
正当更多网民火速赶往该直播间想分一杯羹时,意识到问题的直播方,突然紧急中断了直播。连人民日报也被彻底愤怒的网民骂到删除了宣传节目的原微博。这场骂战场面之壮观,可谓是有直播平台以来最令人叹为观止的。
6月29日,高晓松不仅没有等来网民的忘却,反而登上了微博热搜顶端。毕竟,游街示众人人都爱看。高晓松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低估了这届年轻网民的判断力。作为一个“前浪”,他一直以“大忽悠”的习惯来忽悠观众。从前忽悠忽悠,别人就信了。
我们需要进行辨析的是,是高晓松真的失去民心了,还是小部分人操纵了新媒体,营造了一个新媒体的传播幻象?
高晓松作为一个多年前“酒驾”被处理、然后意外获得事业第二春的娱乐人物,我们应该将之严格界定为网红,半个意见领袖(网红的主要特点就是流量巨大,每个网络平台都能看到他,混到大众脸熟,他引发的话题常常被关注、频频登上各类平台)。

01时代抛弃你,连个招呼都不打

看到这个事情后,我有一个感触。前几年,高火的不得了,侃侃而谈说野史,还出书,又上综艺,被很多年轻人膜拜。结果,这才短短几年,现在成了全网喊打的局面。
曾经的公众知名人物典范,流量大V,为何如今变得人人喊打?归根到底是四个字:时 代 变 了 ,网民筛选信息渠道多了,不容易轻易被忽悠了。其实网民不是恨高晓松这个人,网民们真正讨厌的,是高晓松的态度和观点。“一个“精神出轨”美国的中国人,现在来根正苗红的官媒装什么大尾巴狼?”
在各类平台上口无遮拦吵吵美国人从来没有屠杀过中国人,说八国联军只是向清政府要人,说中国人全世界最爱占便宜,四大发明全是假的。他还说汉服就是树叶儿,汉人根本没音乐细胞。甚至,油管上有一些他的视频,相信你无论到了什么时候看了,都会气得牙痒痒。那就是他的著名言论:说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并不准确。
可历史它就是历史,容不得在公众场合满嘴乱喷乱曲解。大量的视频投射出,高晓松亲西方并贬低中华民族、扭曲历史,恶意攻击中华英雄人物。犯下严重失实的历史错误是必须禁得起批评的。而人们为什么不相信高晓松说的话?
是因为具有记忆的网络,把他过往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记录得一清二楚。
以前高晓松的言行,跟现在的他,不一致。有资格堂而皇之再忽悠观众吗?

02“人设崩塌”被群嘲

高晓松年轻的时候组了个乐队四处演出,常常入不敷出,睡过楼道火车站,最落魄的时候连回家的车票都买不起需要朋友接济。高晓松经历过考研失败,创业失败,很是落魄过一阵子,当高晓松的校园民谣唱遍九十年代时,有几个人会管他爹妈是谁?
当九十年代的偶像纷纷过气时,他能活跃到今天,圈了一批又一批新粉,靠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长相俗到看一眼就会瞎的中年大叔,经历、见识和才华还真的没有一样俗。
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在他身上不太合适,毕竟颜垮了。归来仍懂少年这句话应该很合适,毕竟他真正拥有过自己想要的青春。
一位即将毕业的武大学生,发微博表示自己的迷茫:“眼前的苟且都岌岌可危,哪有什么资格追求诗和远方。”接着又对高晓松发出疑问:“如果他能像我一样,还敢说出这种话吗?”
高晓松对“清华男神”那番关于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言论被群起而攻之,令我格外心惊。
“还不是有钱,才能谈诗和远方。”大家讽刺高晓松,大多是认为,高晓松能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他的显赫家世。
“站着说话不腰疼”“何不食肉糜”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有人讽刺说,高是在教导年轻人一边啃老一边胸怀天下,这种对钱看得开的假清纯只不过是在显示他自己的优越感。

03人到中年,学会说话,不如学会闭嘴

几年前,《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等节目热播,高晓松凭借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幽默和学识,令无数人欣赏,收获大批粉丝,半生履历的积淀造就了他在荧屏中对多个知识领域谈笑风生的气派。
他参与的节目里也产生过诸多热点话题,这些议题的推出和议论,让年轻人思考自己、思考生命、思考人生的起伏!这些都是好事。笔者很欣赏很羡慕这一时段的高晓松,也经常看一下他的节目。
可以说这个男人最初吸引我的,是他身上的“疯子气”,是虽扎根在骨子里却藏也藏不住的“疯狂”。
记不清至于那一期的《奇葩说》上,一向犀利霸气的女王马薇薇第一次敞开心扉,吐露自己五年来的心路历程。 她说自己一直在承受网友攻击,多次改变后依然有人骂她。隐藏了太多心酸和委屈的她,忍不住崩溃落泪,现场很多人情绪涌动。 这时候,高晓松云淡风轻说一句:“你那不算什么,我们被骂的比你惨多了。”
蔡康永立即反驳:“你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能跟痛苦中的人讲,你那个不痛我这个才痛”。微博上也有很多网友吐槽高晓松,甚至对他路转黑。高晓松本是出于善意,想通过亲身经历告诉马薇薇,她所承受的痛苦没什么。可恰恰是这种自以为是的安慰最伤人心,像是漫不经心的嘲笑,加剧了对方心里的委屈和痛楚。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那些在我们背后的窃窃私语,就像饭里的沙砾或者生鱼片里没有剔干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痛”。 随意评价的成本很低,有时候甚至还会给别人造成长久性伤害。

04结语

花无百日红”、“盛极必衰”,作为流量网红的高晓松总会有走下坡路的那一天。不过这一次直播来得突然罢了,或许过几天他通过制造事件,比如参加大型公益活动,又会突然人气暴涨了。戏剧人生,跌宕起伏,本身就是娱乐界人物的常态化生存状态。
但是谁想到这次竟然就翻了车,翻车的原因,很多人指出是因为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中已经积累了对于高晓松的不少不满,包括他的大嘴巴评说的美国绿卡问题、历史事实的错误解读、对于国史党史的曲解、对于美国的吹捧等等。正如一位网友总结得很精当:这届网友,经过疫情跌宕起伏的洗礼,经过奇葩特朗普的反向教育、经过华为三番被制裁、经过香港修例风波,又经过方方日记事件,对各种言论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已经脱胎换骨!
但是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此前人们对于高晓松就已经不满,很多话题引发不适,为何没有成为一个显著的负面话题,而此次却引发了一个刷屏现象?这才是令人感兴趣的地方。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社交时代,传播风险大大增加了,如何理想表达自己观点很重要了。
举报/反馈

老张教育新思享

77.9万获赞 12.1万粉丝
20多年教学经历,主参编数学类的60余部
中小学教师,皖蒙城县双涧中学,教育领域爱好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