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如何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如何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围绕这些课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领域学者,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义、独特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彰显中国对外开放决心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在海南分步骤、分阶段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大战略决策。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院长李世杰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央政府倾力打造的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必将开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征程。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将在中国对标世界更高水平开放形态、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此举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示改革开放坚定信念的风向标,也是中国主动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表示,自由贸易港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党中央将海南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即“三区一中心”,目前建设进展总体顺利。海南在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旅游消费等方面有较大进展,特别是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为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支持。海南省政府发布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也有助于自贸港建设集聚人才。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总蓝图,展现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制度设计和分步实施构想。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谈到,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在建设过程中展现出前瞻性和系统性的制度设计,未来必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随着经济体量不断增大,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阶段。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南研究院院长崔凡看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是中国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参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一个里程碑。当前,海南在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同时,开始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了体制机制创新,也推动了自贸港建设。在前期探索阶段,海南推进落实“1+N”政策体系,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入境游客人数、国际新航线开通数量、集装箱运输吞吐量、对外贸易额、外商投资额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为全面建设自贸港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包括部门联动、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应急响应和风险处置在内的一整套风险防控机制正在建立,为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提供了初步保障。 
切实发挥自身优势  
孙元欣认为,相较于世界范围内其他自由贸易港,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势更大。海南地理区位独特,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市场;热带风光秀丽,海岛风貌吸引力大;地域面积大、优质港口数量多、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海南拥有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国际上自贸港建设的制度安排,参考国际经验优化设计建设方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发展数字经济、在线经济、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此外,国际经贸格局正在深刻变化,“成本最低”的全球供应链结构逐步被“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替代,区域性供应链的重要性凸显。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前沿地带,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如何形成符合自身产业特色和自贸港制度设计的区域性供应链,以及如何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课题。
崔凡总结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三个独特之处。一是时代特色。自贸港的建设具有历史阶段性,开放条件不足不利于自贸港的建设。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中,自贸港作为特殊经济区的重要性也会下降。当前,海南正处于周边条件逐渐成熟的机遇期和我国由部分开放向全面开放发展的转型期,这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条件。二是大国特色。海南自由贸易港是高度联系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自贸港,是中国境内的大规模海关监管特殊区和大规模特殊经济区,而不仅是一个单独关税领土。国内市场将为海南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制度特色。海南是一个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在李世杰看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为“海南原产”确立了制度基础,为海南自贸港产业升级创造了现实条件。海南岛内经济腹地为产业布局预留空间较大,规模优势显著;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更是为海南自贸港提供了足够的战略纵深。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安排,将显著增强对于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吸引力。 
 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在新时代,党中央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描绘了“三步走”的宏伟蓝图,也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志勇表示,“三步走”战略符合海南实际。海南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在基础设施、人才储备等方面都存在进步空间。在自贸港建设初期,中央应有较大的财政投入,帮助海南完善基础设施,还应在人才政策上予以较大的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加快建设,尽快创造条件封关运作,让不同于内地的优惠税制尽快得以实施,使“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竞争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注意发展重点产业。要进一步提高海南旅游业服务质量,发挥好离岛免税政策。在教育发展上,要特别关注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学校发展。在招商引资的硬环境建设之外,还要注意打造良好的软环境,不断优化营商条件。
李世杰建议,应全面推行“极简审批”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持续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建立公平竞争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入落实“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进出口管理制度,实现人员、数据、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探索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海南金融对外开放的基础平台,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建立以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实施税收制度改革,尽早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尽快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殊税收制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3日第1959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译心
精彩推荐:
新一轮自贸区扩容加快全面开放
中国贸易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举报/反馈

中国社会科学网

57.2万获赞 48.6万粉丝
哲学社会科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