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鹰组合主创吉克曲布与歌手谭维维交流彝族音乐文化。
吉克曲布和学生“小青蛙”组合练歌。
“山鹰”近照。
当年,“山鹰”一鸣惊人时。
吉克曲布畅想打造彝族品牌的世界音乐。
1993年,“山鹰组合”成立。三个抱着吉他,留着长发,来自大凉山的年轻人,组成了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原创音乐组合,《走出大凉山》《七月火把节》等歌曲广为传唱,中国流行音乐自此开始,增添了独具魅力的凉山色彩。
27年后,在凉山州西昌市的工作室里,“山鹰组合”主创“老鹰”吉克曲布,抱着吉他,拨动琴弦,哼唱的,依然是大凉山的歌谣。
从当年走出大凉山,到如今回到大凉山,这个青涩的长发年轻人,鬓角已有了白发。
作为凉山第一代彝族流行音乐歌者,吉克曲布将凉山的高山、河流、人物,甚至蓝天白云都写成了歌,亦被称为“彝族流行音乐教父”。如今,他正致力于凉山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在凉山打造彝族音乐基地。
从“山鹰组合”开始,上世纪90年代至今,“彝人制造”、吉克隽逸、吉杰、莫西子诗、海来阿木……越来越多的大凉山歌者走出大凉山,登上耀眼舞台,将凉山的歌,唱给世界听。
A
走出凉山
“山鹰”一鸣惊人,彝人音乐全国走红
吉克曲布的工作室,位于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闲暇时间,他喜欢倒上一杯茶,戴上墨镜,懒懒地斜坐在编曲室的椅子上,抱一把吉他,轻弹哼唱。“凉山彝族音乐,一大把都是在这儿诞生的。”一曲弹毕,吉克曲布突然有些感慨:时间,过得太快。
1992年,吉克曲布在昭觉县的一座矿山上班,因思念母亲,写了人生中第一首母语歌曲《想妈妈》。歌写好后,他和朋友找来一台录音机,自弹自唱,将歌录了下来。没想到,这首歌很快就传遍了昭觉县的大街小巷。
经过朋友介绍,吉克曲布认识了瓦其依合和奥杰阿格,三人遂成立了“金丝鸟”艺术团,找了12名伴舞演员,开始在本地演出。吉克曲布回忆,当时,艺术团走的是“乡村路线”,没想到会发行正规的唱片。
关心彝族文化发展的凉山州原副州长巴莫尔哈,为他们取名“山鹰组合”。鹰是彝族人的图腾,巴莫尔哈希望,他们能像山鹰一样,飞得更高更远。
1994年,“山鹰组合”在贵州毕节参加杜鹃花节,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著名音乐制作人陈小奇,之后与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签约,推出了他们的第三张专辑《走出大凉山》,而这也是“山鹰组合”的第一张国语专辑,有主打歌《走出大凉山》《七月火把节》等,发布后很快走红。
其实,《走出大凉山》这首歌,在他们的创作中已有彝语版,叫做《心想事难成》。“当时创作这首歌曲,是因为我和父亲吵架了。”吉克曲布的父亲并不支持儿子唱歌,而是希望他能够当公务员或者工人,父子为此意见不合。
彼时,吉克曲布留着一头长发,“周围的人都不喜欢,说这种装扮唱歌跳舞是‘二流子’行为。”“差一点,我就没能当成歌手,因为全部的人都反对。”吉克曲布说,他为毅然辞工的事“和父亲吵得不可开交”。父亲一怒之下,将吉克曲布的吉他摔了,6根弦只剩下3根。他抱着断弦的吉他,冲到了楼顶上,用剩下的3根弦,声嘶力竭地唱道:如果我能心想事成,我要到北京,去看那堵老墙;我如果能心想事成,我要坐上飞机,我要去看宇宙……
让吉克曲布意外的是,“山鹰”的一鸣惊人:3个彝族青年扎实的唱腔和不羁的造型,结合来自大凉山的原创音乐,令人耳目一新,《走出大凉山》专辑,销量达到了80万张。
“山鹰”当年有多火?吉克曲布回忆,当时他们的唱片销量,是太平洋影音的第一梯队;全国各地歌迷写来的信,几个大麻袋装起来,看都看不完。
B
回到家乡
走红之后“隐退”,创作属于凉山的歌
“山鹰组合”的成功,像一粒种子,埋植于大凉山无数青年音乐人的心田,激励他们走出大山。
1996年,曲比哈布、曲比哈日、倮伍阿木3人,组成了“黑虎三人组”,开始了自己的歌唱生涯。次年,三人发行了彝语专辑《传说中的英雄》,在凉山和云南引起极大反响。1998年,三人前往北京签约公司,更名为“彝人制造”。2000年,他们的首张国语专辑《彝人制造》一炮打响,摘得当年的多个流行音乐奖项,并在此后几年,几乎一年发布一张专辑。世纪之交,来自大凉山的“天菩萨组合”、吉狄康帅、沙玛沙军等一批彝族歌者,也走出大山,获得了成功。
出人意料的是,1997年合约到期后,“山鹰组合”没有选择续约,而是在这一音乐黄金时代“隐退”,回到了凉山。他们开始走进大山深处采风,抱着录音机,给村民唱歌,也请村民唱歌给他们听。每次下乡,录制的磁带都是一大包。
3年采风下来,3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有了质的变化:彝族人的音乐文化、家乡的变化该怎样去表达?
这3年“蛰伏”后的感悟,吉克曲布总结为: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应该怎么办?
此时,时间已进入新千年。2002年,“山鹰组合”发布第六张专辑《漂人》,里面有一首《大小凉山》,就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考。2003年,专辑《忧伤的母语》,则是对彝族文化传承的一种呼吁……其间,他们的创作大都关于故乡,关于大山,关于民族,是唱给凉山的歌。
和吉克曲布一样,作为“山鹰组合”曾经的一员,“彝族歌王”奥杰阿格说,他最初开始接触音乐,也是从一把吉他开始的。“我们经常开玩笑讲,一把吉他,就改变了我们这一群人;一把吉他,就改变了凉山音乐的现状。”
2006年,奥杰阿格打造的“太阳部落”组合,拿下“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奖。四个年轻帅气的小伙,被点评专家誉为国内“最美和声”。
2009年,吉克曲布打造的“南方叶子”组合,亮相央视“星光大道”,技惊四座,获得好评如潮。
C
文化传承
建音乐基地,将凉山的歌声唱给世界
午后,阳光透过玻璃,吉克曲布的工作室,三个年轻人正围坐在一起练歌。他们是吉克曲布的学生、“小青蛙组合”的成员,专注于彝族原创音乐。
组合成立不久,歌曲还不多,但他们已经有了不少粉丝。现场,三人合唱的一首彝语歌曲《阿依木呷》,曲风清新,节奏欢快,婉转动听,吉克曲布也在一旁坐下,打着拍子。
近年来,吉克曲布选择留在凉山,继续从事音乐创作。他的学生们,包括吉克隽逸等一批又一批的彝族新生代歌手走出了大凉山,闪耀舞台。
2012年,《中国好声音》舞台上,吉克隽逸凭借一首《不要怕》,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来自大凉山的女孩。彝族音乐和彝族歌者,再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2014年,《不要怕》的原创者、来自凉山的民谣歌手莫西子诗,一首《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让凉山这片歌者辈出的土地,聚焦了更多的目光。
到2020年,凉山歌手海来阿木创作的一首《点歌的人》,火遍大街小巷,成为抖音神曲。
吉克曲布认为,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凉山歌者,能够站上更大的舞台,唱更多的凉山歌曲,令人欣慰。
作为凉山州政协委员,吉克曲布也一直在致力于彝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凉山的发展来看啊,变化特别大。”吉克曲布说,特别是近几年,通过精准扶贫,改变天翻地覆。今年,凉山所有的贫困县,都将脱贫摘帽。
吉克曲布一直有所思虑:物质生活满足之后,要警惕文化的荒漠化。他认为,在凉山脱贫奔康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彝族文化传承重视起来,要让凉山的民族文化充满立体感。
在文化传承方面,吉克曲布看来,现在也好,未来也好,彝族音乐的可挖掘性很大。“这么多年来,我们凉山音乐广受欢迎,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县的音乐风格都不一样,所以凉山盛产音乐。”吉克曲布说,他之所以选择从北京回到凉山,就是想要在凉山打造一个彝族音乐基地,培养更优秀的歌者,让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彝族音乐的魅力,将凉山的歌,唱给世界听。
吉克曲布构想着,打造彝族品牌的世界音乐。“民族音乐做好了,它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一直在推广、挖掘、整理,希望出一些更好、更能与世界接轨的作品。”
每年11月的彝族年,吉克曲布都会自己出钱,举办一场彝族年音乐晚会,将大凉山走出去的著名彝族歌手齐聚一堂。吉克曲布说,今年是十周年的演出,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双决”报道组凉山报道)
举报/反馈

金台资讯

611万获赞 87.8万粉丝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