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内企业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耐德”)智能化生产现场,迎来了一队特殊的参观人员。区内另一家企业佛吉亚排气控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吉亚”)相关工作人员走进现场,仔细查看了解施耐德自研自产自用的每一个智能化生产环节,为下一步引进产品与服务提供参考。
“疫情影响下,经开区牵线搭桥,促成了我们能效管理与自动化产品在区内销售供应。”施耐德相关负责人说,从去年开始,子公司施耐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区内成功注册成立,发挥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优势,拓展新业务板块,提供智能制造改造升级服务,突如其来的疫情却影响了企业的市场推广计划。佛吉亚在区内新建生产厂房后,致力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在经开区的协调下,双方达成了合作,采用施耐德在能效管理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解决方案,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助力施耐德与佛吉亚在区内形成了产品供应链,实现了双方就近供应对接节省物流成本、增进协同发展开拓市场的“双赢”。
促成区内企业供需对接、协同发展的背后,实际上是经开区针对疫情发生影响产业发展问题,重构产业链提升产业及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筹谋。“经开区一直以来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一个产业在区内形成的产业链健全,不仅能支撑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也能提高整个产业及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疫情之下,企业遇到的原材料、零配件供应不足的问题恰恰为经开区优化产业链、完善产业生态带来了契机。以中央关于“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示精神为指导,经开区正打造区内区外双循环产业生态。
所谓的区内区外双循环产业生态,是区内企业在平时依托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序发展,同时不断完善优化在区内的产业链、供应链,节省企业物流及日常对接的成本,形成协同发展的生态,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疫情发生、影响全球全国供应链及产业链正常运转等特殊时期,最大化发挥区内产业链、供应链的作用,促进内循环保障企业运转,提升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疫情发生后,经开区通过引进新企业入区、引导区内企业供需对接等两种主要方式,补充、强化、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生态,重构产业链,促进区内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完善。
以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完善的要素配置为导向,经开区启动了“大招商”模式,1-4月区内新增企业1906户,同比增长36.5%。新企业入区后,纷纷快速对接到各大产业之中,形成了供需对接,强化延伸了产业链。其中,红旗智行总部与区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下游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联系,将联合开发智能出行新平台、新产品,并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试点示范场景,让科研成果快速转化落地;从事高端电子器件研发生产的北京冠桥宏图电气有限公司入区不到两个月时间,经开区帮助其对接了上下游企业,让该企业走上了协同发展的道路,进一步拓宽了市场。
百度Apollo当前国内最大的应用测试基地在经开区建成后,加强了与区内智能车联、国汽智联等机构的合作,正与启迪云控、中交兴路、行易道等区内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企业接洽合作。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让区内零部件企业研发生产产品在区内供应,提升主机厂市场竞争力,带动整个产业创新发展。
结合上门问需调研区内企业需求,经开区通过召开企业供需对接会等方式,促成了区内数十家企业对接。其中,促成SMC与9家企业达成合作,在保证正常订单的同时,按照9家企业需求供应气动元件产品,推进了北方华创、京东方、京运通、泰诚信等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减轻了疫情带来的影响,SMC上半年的产量也因此同比增长15%左右,刷新了半年增长历史纪录。
“这只是经开区打造区内区外双循环产业生态的一个开始。”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在疫情期间形成的工作机制,推进了区内产业链、供应链快速优化升级,将把这种引进新企业补充产业链、协调促进区内企业供需对接的工作机制推行下去形成常态化,持续优化区内产业生态,提升产业抵御风险能力,推进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艳军
举报/反馈

北京商报

747万获赞 68.3万粉丝
以经济视角审视社会万象
《北京商报》社,北京经联互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