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868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6月18日,西南科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挑战与思路”在线研讨会,在全球疫情局势趋于缓和、拉美疫情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前瞻性地思考和讨论如何在疫情渐趋稳定之后,继续发展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国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拉丁美洲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自然延伸,已经有19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现在中国大约有2500家企业在拉丁美洲进行投资,投资总额达4000亿美元。该地区已经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合作中仅次于亚洲的区域。目前拉美疫情仍未缓和,但拉美部分国家债务危机突出,部分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摇摆不定,拉美政治经济环境遭遇重大挑战,因此,思考如何在疫情后加强和推进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01
怎么看:趋势、风险与机会
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中拉合作都带来了深远影响。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赵明昊博士指出,疫情带来了四个趋势,即疫情引起的复合型危机导致全球化中地方化区域化的加强,数字化和信息化竞争变激烈,地缘政治的冲突更为敏感,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竞争会更加突出。中国在2018年将“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的同时,美国将中国列为首要的、全面的、全球性的战略竞争对手,在国际舆论上对中国进行诋毁,炮制债务陷阱论、破坏环境论、滋生腐败论等一系列负面论调,挑起部分拉美国家和民众排华、厌华、反华情绪,散布种族主义论调,抑制中国与拉美在5G技术、港口建设、投资政策等方面的合作。
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崔忠洲副教授认为,疫情并不一定导致拉美的左右翼转换,但因为新自由主义政府应对疫情的无力,有可能会导致强政府或威权主义政府的出现;在经济领域,疫情会导致市场集中度上升,经济集束形势加剧,中小企业遭遇根本性困难,从而导致更为集中的大企业的垄断出现。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参赞兼驻美洲国家组织副代表、中国前驻厄瓜多尔大使蔡润国先生也坦言,疫情在边境口岸、物资发运、停工延期成本、当地政府新政和项目考察的现场性、国际经济政治环境、舆论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疫情固然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中拉合作的机会仍然明显。
蔡润国认为,中拉经贸合作有雄厚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疫情后各国的刺激经济政策;拉美丰厚的各种资源,都表明拉美仍然是重要的投资目的地,这都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宋均营所长也指出,中拉关系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政治上互信程度比较高;拉美经济上遭遇到的打击,也使得疫情后双方的合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北师大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博士则认为,抗疫提供了一个辨识亲疏的机会,让我们知道哪些拉美国家没有跟在污名化我们的美国之后,经受住双方良好关系的考验;同时,共同的抗疫经历,成为双方的共同叙事的基础,也成为双方共同作为的契机。
02
怎么办:思路、抓手与沟通
后疫情时代,中拉如何更好共建“一带一路”?与会专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拉美合作要行稳致远,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思路。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黄日涵副教授指出,未来的拉美合作需要认识到,首先,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仍然在持续和反复,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需要重建;,中拉合作处于大国博弈的环境中,要尤其注意中美和中巴(巴西)两大博弈;再次,在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上,特别是话语平台构建、讲故事的方式和宣传人物以及语言的选择上,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加有效性,增强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国际关系室副主任、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志伟研究员强调,后疫情时代要在拉美落实“一带一路”,要强调其经济属性,不追求签署的数量;要以“开放合作”争取拉美的政策认同,重点部署基础设施领域;加强与其他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在拉美开展三方合作中美洲和加勒比可作为“一带一路”在拉美的优先试验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宋均营所长则强调,要在与更多的国际组织合作,打造中拉韧性的伙伴关系,做好顶层设计,在优势领域做深做实,发展小而美项目,寻找新的经济领域增长点,同时做好本地化,获得民众认可;发挥好智库作用,妥善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打造稳定、协调、均衡的中、美、拉三边关系。
数字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无疑是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抓手。
北师大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博士强调,有两条丝绸之路是当前和疫后的重要合作领域,其一是数字丝绸之路,这是中拉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有助于克服中拉地理距离的不便,中国的巨大技术优势也能够为拉美提供切实帮助;其二是健康丝绸之路,这是贴近民生的需求,直接服务于人民,有助于赢得民意上的支持,缓和与民粹主义的冲突。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东超博士则具体分析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势与挑战。优势是:顺应了世界科技发展,拉美亟需经济发展新动力,中拉在构建“数字丝路”方面具有高度互补性。同时也面临三个挑战:尚在起步阶段,拉美各国数字鸿沟很大,美国的背后破坏。因此,他建议,我们需要在数字基建项目的投入、制度建设与战略对接、贸易领域拓展、公共外交、教育这五个领域加强建设与合作,由此才能度过暂时性的疫情困难,迈向合作的光明前景。
北二外英语学院副院长王磊教授和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连少英副教授则着重从民心相通角度提出了建言。
王磊教授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需要了解拉美的基本情况,了解拉美语言的多样性,在相关文件中要考虑拉美的种族多样性,了解拉美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贡献等。疫情一方面改变了世界权力格局,另一方面引起人文环境方面的变化。因此,在人文互学互鉴中需要做到警惕新自由主义发展困境、警惕民粹主义绑架理性经济政策,改变外宣工作思路,加强语言战略建设,丰富中资企业的跨文化知识,敦促他们主动学习拉美文化和融入当地社区。
连少英副教授则指出,拉美在中国的海外投资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拉美民众对于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形象总体上是正面的。但在舆论上受美国影响而陷入一些误区。我国在传播上需要强调全球理念、区域理念、多语种报道、多题材同步这四个方面进行精准化的传播,实现真正的民心相通。
当然,一切的合作,都需要立足于自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研究员就强调,当前我国最核心的是要做好国内经济的发展,警惕黑天鹅事件,同时加强与世界经济的粘性,夯实与关键国家和新兴市场在卫生、数字等领域的合作;在债务危机上,推行一国一策,制定相关的以美元换人民币的债务转换机制。
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杨首国研究员也强调,我国要做多手准备,同时保持战略定力。蔡润国则对中国企业给出了中肯建议,即要“守得住、撤得出、回得去”,要有“心有静气,胸有全局,富有良谋”的气度和眼光。
相关链接:
举报/反馈

中国一带一路网

425万获赞 16万粉丝
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信息发布解读平台。
中国一带一路网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