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郡县制,会想到什么?
大概有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大秦帝国。
没错,在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之后,郡县制推行全国。但“郡”和“县”的设置,可不是从秦朝开始的,说从秦国开始,也不全对。
“郡”的设置,是秦穆公时期干的。而“县”的历史,更为悠久,比秦穆公还要早好几十年。
最早设置“县”的诸侯,和秦国一样,属于“边缘化”国家。中原诸侯觉得这些边缘国家,没什么文化,是“蛮夷”。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便是蛮夷国君楚武王设置的。
01 祖宗之法
在用作行政单位之前,“县”的本意,是“悬”,这两个字可以互相通用。用县作行政单位,大概意思是说,这块地,没分封给其他贵族,悬在这里,由国君直接统治。
西周几百年以来,一直实行分封制。一开始,这是个非常有效的制度。灭商之后,地盘一下子扩张了不少,管不过来怎么办呢,那就派自家兄弟,分别带兵前往各地管理吧。
那会儿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不太紧密,各地都还有原住民,比如东夷啊,殷商遗民什么的。所以分封,也有点儿兄弟带人各自武装殖民的意思。为了巩固统治,在分封的同时,还施行婚嫁的媵妾制度,反复强调亲戚关系。
几百年后,这套制度,就不那么好用了。想当年,周武王兄弟十人,武王一死,周公摄政,还有其他兄弟不满意,闹出管蔡之乱。这几百年过去,原来的亲戚关系都变成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了。哪里还有什么感情。
不过,对于中原诸侯来说,分封毕竟是传承多年的制度,手下贵族也没人愿意将世袭的封地拱手相让。想要变革,不太容易。
反而是边缘地带的蛮夷,变法稍微容易一些。很多变革,都是从边缘地带,与蛮夷接触的国家开始推行的。
比如楚国。
02 灭国设县
楚武王熊通时期,楚国逐渐崛起,有了逐鹿中原的野心。
国家强盛,需要什么?周天子日益衰弱,已经无力担任天下共主的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是力量为王。
楚国这种崇尚力量的国家,更是这么想的。甚至楚国有个传统,国君在任多年都不发动战争,拓展疆土的话, 没有进宗庙的资格。
对于现代人来说,宗庙不进也罢,有什么大不了的。春秋时期不一样,宗庙是一族的根基,也是一国之本,甚至用来代称朝廷和国家政权。那就是国家的象征。所以不能进宗庙,是个大事。
既然谥号为“武王”,熊通当然是发动过战争的。其中,有一个小诸侯,直接被楚国灭掉了。那就是权国。
权国的位置,大概在现在的湖北当阳,离楚国非常近。按常规套路,灭掉权国之后,这块地盘可能会分封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其他贵族。但楚武王不。
他将权国设为“权县”,任命一位叫斗缗(音民)的官员,担任县尹。这块地还是直接归楚王统治,县尹同志,不过是帮楚王管理而已。
当上县尹,斗缗大概并不太开心。也是,凭啥啊,别人都分封,到他斗缗这就是县尹,也太抠门了。 因此过了一段时间,斗缗便起来造反。
然后被楚武王杀了。
没关系,设县是肯定要设县的,斗缗造反,那就换个人来吧。顺便把权县这里的原住民都迁到别的地方去,这样他们就闹不动了。
于是楚武王派阎敖,继续担任县尹。
这是史料首次关于设“县”的记载,载于《左传·庄公十八年》:
“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音民)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
这个初,具体什么时候,《左传》没记,总之是楚武王年间。
开了这个先例,楚武王的后世子孙在灭掉其他诸侯国时,也同样开始设县。
除了灭权,楚武王也攻打过其他一些诸侯国。
要打胜仗,需要更多精兵良将,需要充足的粮饷,更需要先进的武器。冷兵器时代,矿产资源与武器有着直接的关系。楚武王盯上了位于随枣走廊的诸侯国,随国。
03 蛮夷称王
随枣走廊,位于湖北随州到枣阳一带,这里是一片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原。被桐柏山,大洪山夹在中间。
这是一条交通要道,而且,与矿产有关。
位于湖北大冶市的铜绿山古铜矿,大约从夏朝便开始开采。春秋时期,这里出产的铜矿,需要经过随枣走廊,运向周王室。随枣走廊分封了一系列小诸侯,保障交通的通畅,随国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国对随国开始了第一次的“试探”。随国表示“我无罪”,但楚国十分蛮横,中原诸侯不是说我们蛮夷吗?“我蛮夷也”,想打你就打你,管你有没有罪。
楚国的军队驻扎在瑕地,先派使者去随国和谈。随国的谈判大使叫少师。楚国令尹斗伯比跟楚武王说悄悄话:这个少师特别骄傲,咱们假装兵力衰弱,骗骗他。
不过,随国另一位大夫季梁比较精明,少师提议出兵,季梁不同意。两国没打起来,订立了盟约。楚国顺便让随侯帮忙,去向周天子讨个封爵。
周天子没同意。楚武王很生气,自封武王。
从此,楚国国君在名义上与周天子平起平坐,压了其他诸侯一头。
04 为国献身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大会诸侯,随国没来。
楚武王以此为借口,再次出兵随国。上次没打起来,少师心里不服,这次总算有了机会,强烈要求应战。随侯同意了。
战争结果:随国败,随侯逃,少师被抓。
不过,抓了少师,随侯反而会更依赖季梁的主意,看来,还没到随国灭亡的时候。因此,楚国与随国再次盟约。
楚随两国的和平,维持了十多年。直到周天子跳出来,搅了个局:
周天子不敢得罪鲁国,但敢欺负随国啊。在随侯朝觐时,便责备随国竟然奉楚国为王。楚武王知道这事,也不高兴,觉得随国站队周天子,背叛自己,遂打算出兵攻打随国。
这一战所用阵法很有威慑力,叫做荆尸之阵。
出发之前,楚武王感觉身体不适,心脏不太舒服。这不能在军队面前表现出来,于是楚武王便私下告诉了自己的夫人,邓曼。
邓曼听说楚武王“心荡”,并没有劝他保重身体,反而直言:
“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若师徒无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
大王的福寿怕是到了尽头吧。如果君王出征,军队没有什么损失,即便大王死在征途中,也是国家之福。
不言之意,大军出征在即,若突然下令中止,不但自乱军心,还会给其他国家楚国有事发生的信号。如果大军没有损失,君王死于战争之中,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楚武王一生心血,都用在四处征战和国家强盛之上。即便死于中途,他也甘愿。楚国大军如期出发,途中,楚武王静静死于一棵树下。
军队隐瞒了这个消息,继续前行。随侯害怕,决定求和。
与随国再度结盟之后,楚军退兵,直到退过汉水,这才公布了楚武王去世的消息。为了楚国的胜利,楚武王不惜生命。只可惜这胜利的消息,他再也听不到了。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儿子熊赀继位,为楚文王。
小结:
从楚武王时期开始,楚国称王,征伐其他诸国,控制金锡之路的铜矿资源,改革制度设国为县。
楚文王逐鹿中原,征服权、罗、邓、绞、申等国;楚成王镇压夷越,开拓疆土,灭弦、黄、英、夔等国;楚穆王灭江、六、蓼等国,控制江淮;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即便历史大势不可挽回,秦统一六国之后,仍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自刎乌江的项羽,虽与天下失之交臂,但论武力,仍被后人称颂“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楚国的强盛,离不开楚人的尚武精神,铁腕手段。可治理天下,即便只是管理一个公司,一个家族,都不能只靠武力和铁腕。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愿与诸君共勉。
欢迎关注「逸史杂谈」
历史|文化|人物|拆书
每天了解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