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4176,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选择》。
作者希娜·艾扬格。世界前沿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全球排名前50位的管理思想家。因在人类“选择”这一主题上的突破性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的赞助,并获得“美国总统青年科技奖”。艾扬格在幼年时患上了色素性视网膜炎,到高中时基本失明,但她选择了坚强应对,凭借毅力和努力,先后获得华盛顿商学院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后来她成为教授,研究的主题恰恰就是“选择”。
人为什么离不开选择?作者认为,这是进化的结果。人类是一种被选择塑造的动物。对选择权的感知,是人类积极行事的根本。你不是偏爱选择,而是必须选择,甚至是不能不选择。
当然,归根结底,选择是一种个人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理由。从这个角度看,最功利的选择,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是选择塑造的结果。在漫长的生活中,我们做出了各自的选择。而这些各不相同的选择,又造就了我们每个人的独一无二。
01、选择是什么
选择是一种原始欲望,我们天生就偏爱选择,这正是进化的结果。原始欲望就是选择欲,那么到底什么是选择欲呢?
心理学界元老级人物沃尔特·米歇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试验,找一些孩子,在他们面前放一些棉花糖,试验人员事先说明他们需要等待15分钟才会拥有第二块棉花糖。4岁的孩子为抵制诱惑所做的各种努力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平均坚持3分钟就放弃了。但就是在这3分钟里,孩子们经历了巨大的思想斗争:是即刻获得自己想要的,还是为了更好的结果而坚持下去?孩子们的这种思想斗争在成年人看来只是有趣的经历,但我们都了解,一旦屈服,每个人都会因为未能坚持而感觉沮丧。
无论是抵制额外的棉花糖诱惑,还是克制自己不沉溺于新型科技产品,时间越长,你脑海中两股力量的斗争也将越发激烈。一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屈服于诱惑经常是使自己解脱的最快方法,虽然你可能很快就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当行为由于诱惑而违背实际所想时,我们的内心将经历怎样的斗争?明明知道这个选择的结果更好,为什么我们又会屈服于另一个选择?有时你会感觉自己是在用两个头脑进行思考。事实上,人类确实拥有两个相互联系却又相互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们相互协助,帮我们做出最终的判断。
人的大脑分成理性脑和感性脑两个部分。理性脑像个严谨的科学家,负责把身体搜集到的资料逐个分析,帮你做出最佳决策。
比如,,面对一头冲过来的犀牛,你的本能反应就是赶紧逃!这就是感性脑在发出指令。选择欲,就归感性脑支配。只要你面前有选项,你的选择欲就会被自动激发。至于具体怎么选,选哪个,就由理性脑来负责分析了。
换句话说,选择欲,是非理性的本能。而选择,是理性思考。理性脑责任不是纠正感性脑,而是验证感性脑。那么为什么选择欲会这么强大呢?
作者认为,在人类还是猿人的时候,跟其他动物比起来,并没有明显的身体优势。那么,人类怎么和其他动物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呢?这就要求,人类得更积极主动的探索环境,要比其他的动物,更早找到资源。而探索的本质,其实就是选择。
比如,看到没吃过的东西,是直接放弃?还是主动尝尝?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人类不断面临选择。长此以往,选择,就成了一种本能。既然是本能,就需要释放。
当然,其他的动物也有选择的意识。不过,人类的选择欲是所有动物里最强的。人类最倾向于有所选择,也最受不了没有选择。然而,当一个人做出选择时,是有一定风险的。
比如,看到有毒的东西,万一选错了吃进去,就会没命。对个体来说,选择有利有弊。但是,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它几乎是有益无害的。因为一个人选对了,其他人可以照着做。选错了,其他人可以引以为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换句话说,对人类个体来说,选择是一种必需的生存本能。对人类群体来说,它是一种有效的试错机制。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训练,来克制这种本能呢?
作者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回答的必要。即使你能克制,她也不建议你克制。因为选择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心理,也塑造了我们的身体。一旦克制它,不光会影响你的心态,更会影响健康。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负责做出选择决策的,是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在所有生物里,人类的前额叶皮层最发达,在大脑里所占的比例最高。前额叶皮层除了承担决策分析工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感知选择权。一旦它发现,自己失去了选择权,就会立马引发一系列负面的生理反应。
比如,一个婴儿,对面有一把琴。当他拉动琴弦,旁边有个机器就会播放音乐。每根琴弦,都对应一首特定的音乐。想听哪首就点哪首。婴儿玩得非常开心。后来,工作人员打乱了次序。音乐还是那些,但是播放是随机的。拉动同一根弦,每回播放的音乐都不一样。这时,婴儿就会变得烦躁、愤怒、大哭。
作者认为,婴儿不仅想听音乐,他们更想要自己选择音乐的权利。这些情绪变化,就是因为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感知到了选择权的流失,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英国伦敦大学的迈克尔·马蒙特教授进行的一项长达10年的实验,“白厅研究”有力地证明了我们的选择观对健康的影响。从1967年开始,研究人员对10 000名20~64岁的英国人进行跟踪调查,并将其收入与健康状况进行比较。这些人里有普通员工,也有企业管理者。你可能会认为,肯定是老板的压力更大,健康问题应该更严重。但是结果却发现,健康问题最严重的,其实是企业的二把手和中层管理者。
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收入等级直接与他们在工作中自由行使控制权相关。老板们薪酬更高,与此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可以直接决定自己及下属的任务。
换句话说,他们始终能感受到更大的选择权。当你感受到选择权时,你的大脑就会释放积极的信号,这些积极的信号会抵消一部分压力。而二把手的权力相对小,感受不到那么大的选择权。所以,二把手的健康状况,反而要比最高管理者差。
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做出选择,才能缓解压力。影响个人身体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并不是他们工作中实际拥有多少控制权,而是他们认为自己拥有多少控制权。
现在我们知道了,一旦失去选择,我们不仅仅是心理受不了,我们的身体也受不了。其实,选择本身的意义,比选项还要重要。因为它是一种更底层的生理本能。
02、如何提高选择正确率
我们为什么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会发生错误呢?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种影响选择决策的思维偏见。我们来介绍两种。
影响选择决策的思维偏见
1.信息框架偏见
不同的信息框架构建方式对于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及选择将产生大不相同的效果。无论是收到新信息或是重新审视旧信息,我们都会受到信息展示角度的影响。
构建信息框架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处理手段,但有时也会对人们做出决策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在评估选项时,所使用的信息框架,会影响我们的选择。也就是说描述选项的方式,会干扰选择。
比如,有一项研究,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癌症,有两种治疗方案可以选。选择方案 A,有30%的人会确保获救,另外70%无法获救。选择方案 B,有1/3的可能性是所有人全活,但也有2/3的可能性是所有人都死。这时,为了保险起见,大多数人都会选方案 A。毕竟,落袋为安,能救一个是一个。但是,假如换一种表述。选择方案 A,有70%的人必死无疑,只有30%能活下来。选方案B,有1/3的可能性是无人死亡,另外2/3是全部死亡。这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方案 B。毕竟,你不能眼睁睁看着70%的人送死啊。
明明是同一套方案,描述的方式不同,做出的选择就不同。通过存活率角度介绍的一组,关注的就是存活率。而通过死亡率介绍的一组关注的就是死亡率,想着能少死一个是一个。其中,存活率和死亡率,就是我在描述两个选项时,所使用的信息框架。即使选项不变,只要信息框架不同,我们评估选项的依据就会不同。
2.可利用性法则
相较于直接朴实的事实和干巴巴的数据,人们通常对于那些能够刺激其感官或激发其情感的事物印象更为深刻。我们的决定也会因选择结果的生动性、有形性而受到影响。
比如,你是否注意到相对于现金消费,自己在刷卡消费时会更大手大脚?研究表明,在用信用卡而非现金付款时,人们更乐意消费。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刷卡消费的金额是现金消费金额的两倍。一旦把钱从钱包里取出来交给收银员,人们就会立即意识到钱在减少。但当收银员刷完卡再将卡还给我们时,我们会觉得好像这些商品是免费的。
甚至选项的前后顺序也会影响其可利用性。对于一组选项,人们更容易记住第一个及最后一个,即人们可能首先受到选项的排列位置而非选项的优点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陈列在商店首尾两个货架上的商品比在中间货架上的商品更受欢迎。同理,这也是为什么面试官在不知不觉之中会对第一位及最后一位面试者的印象最为深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选择的正确率呢?作者认为就是我们找一个更加高级的选择策略。
选项分层
有时候选择之所以难,就是因为选项太多,而你又没有一个清晰的对比依据,导致面对大量的选项总是迟疑不决。高考填志愿就是很好的例子。全国那么多院校,到底要报哪一所呢?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是学校所在的城市,是学校的排名,还是专业呢?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选项分层。
比如,填志愿时,国内的几个顶级名校,北大、清华、南开等等。学校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对个人的价值提升很大,它们就应该被列入第一层次。只要你分数允许,就肯定要上。假如分数不够,就需要第二个层次,考虑分数略低一点的重点大学。这个时候需要考虑的是学校所在的城市。发展迅速的大城市,能帮你提升眼界,并且在毕业之后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那万一考砸了呢?这就需要第三个层次了。衡量指标不是哪个学校更好,而是哪个学校在你这个城市招生更困难。选那些往年招生都很难招满的学校兜底,这样更十拿九稳。
给选项分层之后,选择的依据就变得清晰多了。每一层有每一层的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去对比选项。
最后的话:
何谓自由?自由是选择的权利:为自己创造选择机会的权利。没有选择的可能,人就不能被称为人,而仅仅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件工具、一件物品。你需要的就是做出正确的选择。
举报/反馈

楠悦读

8413获赞 5276粉丝
全网同名| 每天一本书| 思维导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