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想手握一支可靠、战斗强的军队,以便兴盛时开疆拓土,动乱时能够维持自身政权的稳定。而军队依赖的兵役制度从早期的兵农合一制、全民皆兵制、府兵制到后来的征兵制,统治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调整相应的策略,以完善兵役制度。
府兵制壁画 军户制度的发展形成
洪武年间天下初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兵役制度,来保证军队的持续发展。于是大明朝廷参考了元朝的军户制度,由兵部调查了当时所有军户的详细来历,调补卫所的具体年月,以及在营丁口之数,详细造册,就这样形成了最早的军户制度。当时全国的居民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这四种,军户是专门负责当兵打仗的,而且军户一旦造册,是无法随意更改的,基本上军户的后代将一直是军户,军户当时主要的职责有以下几项:
朱元璋剧照 每一户军户必须出一人到卫所当兵,忙的时候负责种地,闲的时候负责军事操练,称作旗军;每一户军户必须出一人跟随正军常驻在营地,主要任务是辅佐正军,这个人还要负责供应军装;每一户军户必须出一人到正军当兵,如果家里没有适龄的壮丁,幼儿也要登记造册作为后备军。因为军户承担了很多职责,所以明朝廷在赋税方面给了他们一定的优惠,一般军户家里耕种的田地在三顷以下时,可以免除他们杂役,军户如果出了三个壮丁,那么家里剩余的壮丁也不用再服役了。要知道农业社会普通民众的徭役是很繁重的,这样规定其实在一定程度是减免了军户的徭役,让他们安心做好为国征战的事情。
明代军事建制一览表 明朝前期的军户制度,让明军有了稳定的兵员,这些士兵平时不用朝廷供养,自己耕种养活自己,节约了朝廷的军费开支,再加上世代从军,兵员的素质也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洪武、永乐两朝的大规模对北方用兵,让军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让明军还能够保持战斗力。影视剧中经常提到的神机营、三千营和五军营,就是从各个卫所的从军军户中抽调来组成的,他们粮饷装备充足,训练也很多,作为大明的机动部队,拱卫首都的安全。
神机营火器射手 军户制度的崩溃
虽然早期的军户制度带来了稳定的兵员,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军户制度面临了几个大的挑战。
首先是土木堡之变中。明军几十万精锐部队全部葬送,造成了京城兵力的空虚,之前的卫所军精锐被消耗掉了。一时间各地勤王的军队难以在短时间内招集足够的兵力,于是只能是重金悬赏临时招募大军来救驾,就这样募兵制慢慢的登上了明朝历史的舞台,因为募兵的待遇比卫所兵好,这样长期对比,增加了军户卫所兵的逃亡和厌战,对明朝实行的军户制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明英宗被俘剧照 其次是朝廷财政不足。到明中期,皇室的人口增加,再加上土地被地主阶级兼并,税收持续减少,这给明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这时候本来承诺给军户的免租也取消了,朝廷不停地给军户加税,各种名目的税收压榨着底层的军户们。悲惨的军户家庭除了要出壮丁当兵以外,不仅要种地养活自己,还需要不停地缴纳各种名头的赋税,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军户的积极性,他们所承受的压榨比当时的民户还要高很多。本来为朝廷服兵役,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军户家庭应该被尊重优待,最后却成了社会的最底层,加速了军户制的崩溃。
明军士兵装备简图 再次是军户地位低下。一旦一个家庭成为军户,那这个家庭就世世代代成为军户,家里人经商和考科举都受到了限制,就算是跟其他人通婚,也无法改变军户的地位。而且很多卫所的所在地作为屯田区,是很荒凉的,世世代代在这种地方生活,也打击了军户们的积极性。到了明中后期,这些卫所的长官,也加大了对卫所军户的欺压,他们将辖区内的军户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平时除了让军户给自己干私活之外,还私自增加朝廷收取的赋税,克扣军户们的俸银,这些军户已经实实在在沦落为卫所长官的私人奴隶了。到这时,军户制实际已经崩溃,这些军户平时被压榨厉害了,大部分的时间在田间劳作,哪里还有战斗力可言。
北京保卫战敌我双方进攻路线图 募兵制取代军户制
到了明中叶,倭寇在南边沿海地区入侵,蒙古人在北部边疆生事,这些外敌入侵之时,如入无人之境,军户兵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作为主要战斗力的。所以嘉靖朝开始,为了应对这些危机,朝廷只能大规模的募兵,用来应付这些频繁的战事。而募兵制招来的军队中,最著名的就是戚继光将军招募义乌人,训练出来的戚家军。
戚家军剧照 实际上,戚家军的强悍战斗力除了源自于戚继光本身的军事才能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士兵都是通过募兵制而来的,而不是崩坏的军户卫所兵。相比于普通卫所军,戚家军的待遇是很优厚的,一人从军,能够养活全家人,这种高待遇的诱惑,自然能够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而且这些募兵制招来的士兵来去自由,不用像军户那样世代从军,他们退役后仍然是民户,而不用背着军户的身份世代被剥削,这些条件让当时的民户踊跃参军,这样自然就能招到好的兵员。
戚家军鸳鸯阵示意图 嘉靖朝以后,因为在边患中实在难堪大用,各地的卫所军实际上已经被闲置了,由于这时候军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这些地方将领们拿着朝廷给的募兵权限,到处招兵买马,能够培养自己的势力,并压制卫所军。再加上朝廷财政的不支,这将领除了募兵外,还要自筹粮草供给部队,于是很自然地出现兵为将有。这种兵为将有的局面长期发展,就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军阀割据的苗头了,例如吴三桂就把关宁军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这些军阀听调不听宣,朝廷往往指挥不动他们,却也无可奈何。
关宁铁骑骑装图 后记
虽然募兵制顺利取代了落后的军户制,但是明朝面临的局面并未好转。明万历末年开始,财政状况日渐窘迫,加上连年对北方用兵,到崇祯初年,军饷的开支占据了财政收入的60%。朝廷不得已只能是征收各种苛捐杂税,搞得民怨滔天。再加上当时战事频繁,朝廷经常在征讨用兵结束后,为了节约军费,会就地裁撤一部分军队,而且在裁撤后也并没有安置好这一类人。当时各地起义的风波此起彼伏,这些被朝廷裁撤的官军无路可去,为了谋生,他们很多人也加入了农民起义的队伍。这其中就有被裁撤的李自成,可以说这些被裁撤的人最后却成了明朝的掘墓人。
开门迎闯王示意图 可见,不管是军户制还是募兵制,兵役制度都是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调整完善的,不然再好的制度也会崩坏。当然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财政,有了良好的财政,才能支撑良好的兵役制度,好的兵役制度反过来会促进财政的良好发展,两者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