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功成于韧 —— 大变革时代的中国信念”2020新浪财经云端峰会于6月8日-10日举行。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在对“后疫情时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讨论中,朱小黄提出,城镇化过程中应防范逆市场现象,“短期看起来尘土飞扬,各种基建,很快的一个城市造起来了。但是房地产价格很高,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教育、医疗等资源成本高到一定的程度,精英层难以体面生活,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长期来讲可能会让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越来越低。”
朱小黄表示,现在有很多城市,精英层都难以体面生存,那就会带来问题,劣币驱逐良币,长期来讲可能会让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越来越低。因为更多的收入如果达不到解决住房、教育和医疗的问题,比如一个中产阶级的人,在生活成本太高的城市受不了,就有可能向二三线城市倾斜。
他说,当然大城市有很多好处,但是每一个人的具体选择其实是非常功利化的标准,他要解决家庭生活的一些质量问题,这都会导致他离开大城市。一个城市越来越大,需要的管理人才越来越多,管理水平也需要越来越高。
朱小黄表示,另外,有一些劳动力,本来很好,他再怎么勤奋,在这个城市也得不到一个相应的回报,劳动力价格如果太低的话,比如农村的人让他进城,但在生活成本太高的城市,他也待不下去。所以,基础的劳动力供应,长远来讲也会发生一些问题。
朱小黄认为,未来的发展当中,无论是区域经济的热点地带,还是行业发展的热点地带,还是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怎么样能够得到一个新的增长点,这都是未来我们要面对的各种问题。但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从基础原理出发,做出合理的安排,推动各种经济发展。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区域的管理者都要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在政府推动这样一个有利的条件下,来促进自己所在区域和行业的发展,推动城镇化实质有效地通过经济增长来实现城市的繁荣,而不是拿指标来取代我们具体的交易。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观念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朱小黄。参加今天的峰会非常高兴,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交流关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过程当中的一些经济问题。谢谢!
关于疫情经济发展的态势和新的经济环境、新的经济战略,我们每一个企业和整个社会管理,怎么样考虑制定新的符合疫后新的经济环境新的经济谋略,确实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从中国的经济来讲,疫后肯定会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除了国际环境的一些变化之外,实际上国内的经济结构,尤其是区域经济所发挥的功能和对一个行业和区域矩阵关系的交叉都会产生大的影响。
实际上中国的区域经济,我们现在看到的几个主要的板块,一个是长三角,一个是珠三角,当然还有渤海湾地区,还有西部区域、东北区域,都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经济的板块。比较突出的、有活力的,像长三角和珠三角可能目前更有活力一些,可能是我们未来经济的一个新的动力的发动热点地带。当然还有跟区域挂钩的一些行业。
我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疫后怎么使中国经济获得新的动力、新的结构下的、新经济下的动力,这是一个大问题,这是决定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的质量以及它对民生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怎么定位,可能都会带来新的一些问题、新的思考。
疫后我们去看这些行业规划、区域规划,最主要的有一个逻辑关系,就是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它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我们要注意,不要用规划代替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这样一个机制。如果我们为了规划而规划,为了让区域发展的定位得到体现,为了让区域经济凸显出它的一些特点,我们会无意中或者自觉不自觉地强化区域规划的动力。我认为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规划主要是在战略引导和政策的支持杠杆这些方面发挥它核心的作用。
具体的一个区域的发展,一个区域的经济质量,一个区域交易的热度,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要尊重市场的规律,尊重市场主体的规律,它的主体的身份,尊重资本、资金、资源这样一些经济元素,包括人才、劳动资源。这些经济元素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所扮演的角色要由市场背后的一些机制来引导,来决定它们的流向。比如我们讲支持实体经济,当然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可能对虚拟经济更看重,比如说金融中心,比如说IT为背景的技术中心、科技中心,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的一个政策、一个规划需要支持某一个行业或者是支持某一个区域的发展的时候,其实背后决定所有的经济元素会不会流向你期望的这个领域或区域,是由资本回报率决定的。回报好的地方,各种经济资源都会往那个地方去。在企业的税负、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这些地方,如果没有竞争力,你要让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流向你期望的区域、地带、行业,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它会绕着各种弯子。资金天然的本能是要寻求高回报的,它会通过各种渠道,最后会流向高回报地带,挡也挡不住,这就是市场。你要想享受市场功能的配置作用,运用这个市场功能的配置作用,让它发挥更好的功能的话,就是要创造这样一个资源流向你希望流向的地方的一个斜坡,要有一定的斜度,让它能够水往低处流,能够流到那个区域去。
所以,由市场来起决定性配置资源的作用的时候,我们有时候有些观念一定要想清楚,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政策或者是计划的东西,无意中或者是下意识地去左右一个经济活动的交易,左右它的方向,这个都不现实。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未来一段时期之内,全球经济逐步逐步地复苏的过程当中,可能大家都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城镇化,区域经济最后也是落到具体的物理地面的财富状态、增长状态。所谓“物理地面”,我们历来孜孜追求的东西就是希望城镇化能够带来社会现代化,能够带来行政治理的现代化。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个人也是觉得,城镇化要在这个过程中谨防城镇化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而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杠杆和市场杠杆,促成区域的经济发展,促成一个地区、某一个行业、某一些区域的快速发展,形成新的城镇。所以,理论上讲,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想实现某种经济目标的工具。如果你把它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当然城镇化需要政策支持,需要各种各样的杠杆,需要各种推动力,但是我认为从城市的历史来看,城市的历史是怎么出现的呢?城市最早还是因为人类的群居,然后产生了交易的需要,在交易之中和交易环境的集约化处理,在这个情况下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城镇。欧洲的城堡、中国社会过去形成的集市,慢慢在物流方面形成各种各样的城镇,这是经济发展,是各种交易发达、经济慢慢发展、财富积聚的一个结果。因为城市是一个财富主要的承载地带、落脚地,我们不要期望能够把财富人为地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让这个地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城市。你如果去找一找全球城市发展的历史,包括现代城市的成长,其实背后都是大量的经济交易和财富积累形成的,人为形成的城市也有一些教训,我们有人造的一个城市变成死城的教训不少。
城镇化里我要揭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把农村和不发达地带作为繁荣城市地带的成本,在经济上一定要小心。城市太大的时候,你放任它发展,我们对城镇化的管理还是有一些节点,是需要一些行政力量介入的。城市太大,对周边是有吸金的作用,它就会导致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的衰落。像我们国内的很多超大城市,周边的经济发展就很困难,失去均衡,这不是城镇化,不是经济发展的目标。
解决农村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让农民进城了,这是城镇化最具体的表现,农民变成了一个城市人口,这说明社会进步了、发展了。但是城镇化的过程,有可能让农村的人进城,让他享受到现代城市运行的一些文明成果,但是除了经济运行之外,制度的设计和安排非常重要。比如说城乡二元结构要不打破的话,不能逐步克服它带来的一些问题的话,这个城乡之间的物质交易上带来的物流、人的流动这些东西,都很困难,长远来讲有很多问题。因为城市的财富积聚,跟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贫富差距。贫富差距越大,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就会增加,这也是非常值得小心的,是下一步经济发展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在区域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样防范一些逆市场的现象。看起来繁荣,短期的繁荣,但是把风险后移。短期看起来尘土飞扬,各种基建,很快的一个城市造起来了。但是房地产价格很高,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教育、医疗等等这些东西。高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现在有很多城市,精英层都难以体面生存,那就会带来问题,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长期来讲可能会让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越来越低。因为更多的收入如果达不到解决住房、教育和医疗的问题,比如一个中产阶级的人,在生活成本太高的城市受不了,就有可能向二三线城市倾斜。当然大城市有很多好处,但是每一个人的具体选择其实是非常功利化的一个标准,他要解决他的家庭生活的一些质量问题,都会导致他离开大城市。一个城市越来越大,需要的管理人才越来越多,管理水平也需要越来越高。这些人怎么办呢?都是问题。另外,有一些劳动力,本来很好,他再怎么勤奋,他在你这个城市也得不到一个相应的回报,劳动力价格如果太低的话,比如农村的人让他进城,对于去生活成本太高的城市,他也待不下去。所以,基础的劳动力供应,长远来讲也会发生一些问题。
所以,我是认为,未来的发展当中无论是区域经济的热点地带,还是行业发展的一些热点地带,还是我们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怎么样能够得到一个新的增长点,这都是未来我们要面对的各种问题。但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从基础原理出发,做出合理的安排,推动各种经济发展。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区域的管理者都要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在政府推动这样一个有利的条件下,来促进自己所在区域和行业的发展,推动城镇化实质有效地通过经济增长来实现城市的繁荣,而不是拿指标来取代我们具体的交易。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观念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举报/反馈

新浪财经

4109万获赞 265.7万粉丝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的全球财经内容服务
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