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生鱼片,当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的鱼肉刺身和客家菜鱼生。
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吃生鱼并非日本人可客家人的专利,中国古人在先秦远古时期就有吃生鱼片的爱好。
脍,在古代指细碎的生肉,而“脍”同“鲙”。可见脍多指切碎的生鱼肉,更有脍鲤等说法。由此可见,国人吃生鱼片的悠久历史。早在商朝时,就有吃生鱼的传统,殷墟中出土了各类鱼骨,可见当时鱼已经深入到了国人的日常生活饮食中。
薄如蝉翼的鱼生
到了周代,食用生鱼片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所谓的脍炙人口,就是将生鱼片和烤熟的肉摆在餐桌上,这是当时最好的美味。古人把脍鲤鱼当作美味。《诗经 小雅》有句「饮御诸友,炰(páo)鳖脍鲤」,炰鳖是蒸煮甲鱼,脍鲤就是生鲤鱼片。说的是周师凯旋之日,周宣王特意在宴会上用炰鳖(蒸煮甲鱼)和鲤鱼脍来犒赏有功将士。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吴国,《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吴王闻三师将至,治鱼为鲙”,意思是吴王阖闾为了迎接攻楚凯旋归来的军队,就是用鱼脍作为犒赏。
孔子就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礼记》曾言“庶羞陈于碑内”,根据汉代大家郑玄的理解,表示,脍鲤就是先把鲤鱼片成大片,再片成小片或切成丝,切得越细越好,这与孔子的见解不谋而合,可见春秋到汉代,人们对于生鱼片的爱好有增无减,而且做得更精细。
汉代成书的《礼记·内则》记载“凡脍,春用葱,秋用芥”,说明古人也跟今天一样,早就知道吃生鱼片先要用葱、芥末调味拌和了。而且也已经引申到了时令季节之上,春秋有不同的调味,已经相当精致。
古人脍炙
鱼生
进入汉魏以后,食脍(鲙)之风日益盛行。东汉辛延年在《羽林郎》里说,“就我求珍肴,金鱼鲙鲤鱼。”说明当时的鲤鱼是最常用的作脍原料。这一时期,对鱼片的切割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曹植在《七启》中就说,生鱼片要切割得犹如“蝉翼之割,剖纤析微,累如叠縠,离若散雪,轻随风飞,刃不转切”。由于生肉好吃但是不易消化,所以要切割得非常之薄,薄如蝉翼。说明汉魏时期,人们吃生鱼片,已经从美味上升到了营养吸收的阶段。
西晋时期,原吴国故臣苏州人张翰在洛阳眼见晋室对吴国故臣的种种不平之事,“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说明西晋时期,人们已经就鱼的品种和各自口感有了研究,不再局限于鲤鱼和草鱼,也有了鲈鱼。
而国民好食鱼脍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顶峰,隋朝苏州就有将鲈鱼切片加调料拌制成美味的做法,相传隋炀帝吃到这个菜时对其大加赞赏。而盛唐时期李白就把吃“鱼鲙”比喻为神仙般的生活,“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
而盛唐时期的鲈鱼在江南可是名震天下,有“金齑玉脍”的美名。唐代丘为在诗里写道,“小僮能脍鲤,少妾事莲舟”;王维也有诗曰:“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唐代人喜爱的酱料拌鱼生,王昌龄诗里就提到“青鱼雪落鲙橙齑”。
但是唐代已经有制作熟鱼的很好工艺的兴起,就是将生鱼片调好味道后,放在沸水中泡,类似于今天的吃火锅,显然,在生鱼片工艺达到了最高级别后,唐人开始思索鱼的其它吃法,而火锅就是其中一种。中唐诗人白居易有诗文写道“女浣纱相伴,儿烹鲤一呼”。可见烹鱼在唐代,渐渐流行起来。
金齑玉脍
金齑玉脍
宋元时期,生鱼片仍在餐桌上有一席之地。退休后住在苏州石湖上的南宋宰相范成大,其《四时田园杂兴诗》之《秋日》第十一首云:“细捣枨齑买鲙鱼,西风吹上四鳃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而到了明代,生鱼片基本就退出了国人的餐桌,一方面是因为明代,随着西域和西方各种调料在华夏大地上四散传播,中国烹饪鱼的技巧已经相当成熟,而且煮熟的鱼比生鱼更加美味,而且易消化。另外,烹鱼可以制作各种口味,比口味单一的生鱼片更受欢迎。
到了清代,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烹饪的进一步成熟。鱼脍已经完全改变了做法,《清稗类钞》里记载的“鲈鱼脍羹”已经与早期的“脍”大相径庭:“将鲈鱼蒸熟,去骨存肉,摘莼菜之嫩者煮汤,益以鲈肉,辅以笋屑,和以上好酱油,厥味之佳,不可言喻。”显然是一道完全的熟食了。清代除了广东周边以及黑龙江流域,国人基本已经不食用生鱼了,熟食鱼完全取代了鱼生。
古人就餐
熟食鱼取代鱼生是一种极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因为鱼生,除了鲜味之外,几乎是百害而无一利。
鱼首先生鱼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导致胃肠膈噎,因为鱼肉加热的过程,可以破坏蛋白质的原本结构,更易于胃肠消化吸收,而生肉具有完全的空间结构,不容易被蛋白酶水解成小分子氨基酸,故不容易被吸收。
鱼生如玉
其次,淡水鱼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长期食用生鱼片,会导致寄生虫感染,人因此而患寄生虫引发的疾病。
早在三国时期,广陵太守陈登有病,诊断为“胃中有虫数升”,名医华佗说是由于“食腥物所为也”——所谓腥物,即是生肉;华佗饮之以药,陈登“吐出二升许虫,赤,皆动,半身是生鱼鲙也”。意思是华佗给陈登检查身体,说病因是因为陈登爱吃生鱼肉,然后,华佗给他熬制了两升的药汤,陈登喝下后过了一会儿,呕吐出三升多的虫子,都是红头能动的,有的虫子的半截身子都还是“生鱼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更加明确地警告国人:“肉未停冷,动性犹存。旋烹不熟,食犹害人。况鱼鲙肉生,损人犹甚。为症瘕,为痼疾,为奇病,不可不知。”
总结:古人吃鱼生,就是图鱼生鲜美好吃而已,到了后来,随着明清烹饪技巧的成熟,调味品的传入,以及医学常识的普及,无论从各种角度,熟鱼都比生鱼好吃,所以熟鱼就完全取代了鱼生,成为国人餐桌上的美味。
当然,现在随着日料的兴起,鱼生又逐渐成为国民日常餐桌上的一道小吃。但是,记得吃鱼生,尽量少吃淡水鱼,最好取材经特殊处理过的上好三文鱼,然后配上凤球唛日式鱼生寿司酱油。可以去除鱼腥味,且味美汁浓,对于鱼生有着格外的调和,令口感爆棚。
另外鱼生寿司刺身小瓶鲜面条海鲜煲仔饭酱油,由精选大黄豆酿造,原汁提取,纯正口感,碰撞梦想,乃是综合了日本三文鱼刺身调味酱油的一切优点之后,打造的一款特别适合做鱼生刺身的一款酱油。让你体味到鱼肉新鲜美味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完美的豆香,这是古人无法体会的美味,金齑玉脍配上鱼生寿司酱油,更是味蕾爆炸的一种体验。
举报/反馈

俇攘

13.3万获赞 10.1万粉丝
我不如割耳的梵高先生,仅为你剃下满头青丝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