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火的几部清宫剧,让清代宫廷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同是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剧中的人物造型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后宫嫔妃的发型,总是有形形色色的变化,这背后与满汉之间的文化碰撞、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用简单的文字,浅析大清从入关到晚清,后宫嫔妃发型的演变。
进入中原前:编长辫、盘圆髻
清朝后妃的发型,跟它的历史一样,都经历了由简单到繁复,由朴实到奢华的过程,在入关前,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常年在白水黑山的地区生活,渔猎、农耕、采摘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
为了方便日常劳作,满族男女都有盘圆髻的习惯,即把头发辫成一个小辫子,再将其绕成一个圆形,盘在头顶,已婚妇女盘单髻,未婚妇女盘双鬐,盘圆髻之后,还可用青绫或绉纱把盘发包裹起来,这样的方式简称”包头“。
当时女性无论贫富、身份,统一以圆鬐为发式,不过所插簪子却不尽相同,富贵人家簪子种类多,贫民则多为木簪,这些簪饰也是后来钿子的前身。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后,初期的“冠服制”也应运而生,后妃们参加朝廷大典时,必须佩戴“朝冠”,类似我们现代所说的帽子,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放下盘高的圆髻,将头发散落在脑后。
清初:一分为二的"小两把头“
清朝初期皇太极掌权后,将”冠服制“进一步优化升级,后妃们除了戴朝冠以外,其它重要的节日还需配戴钿子,盘发的方式,显然不太适合配戴钿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后宫妃子发明了”小两把头“,即就将头发中分后梳成两横长有髻,这样佩戴钿子就非常牢固了。
这种简单的发型可素可艳,配戴钿子时高贵大方,取下来之后,又很日常,虽然实用性很强,但因是靠自身头发梳理而成,整体造型较小且没有立体感。
清朝初期的几位太后、皇后平时基本不佩戴首饰,只是配佩戴一些当季的鲜花,一方面是由于”小两把头“的承重能力有限,另外一方面是当时清朝初入中原,百废待兴,经济能力相对落后。一直到了乾隆盛世,国家稳定,国库充盈,后宫妃子的发式也开始由简单走向繁复,由朴实走向华丽。
清中期:架子头、高髻
乾隆时期是整个大清最繁荣昌盛的时代,政权的巩固使得全国的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至高点,手工业发展迅速,各式各样的珠宝、钗、簪涌入了后宫,此时”小两把头“的劣势也开始显现出来,“实力不足”的它,显然无法承受这些精美的簪饰,于是发架应运而生,妃子们的发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由"小两把头“变成了”架子头“。
”架子头“以铁丝或木制成的架子为基础,先固定头座,放上发架后,把头发分为两半,绾在发架上,再将长扁方穿过其中的两个孔,最后用针固定碎发,有了架子支撑的发型,可以随意地佩戴任何的头饰,无需担心承重的问题。
此时,又出现了另一种梳理更为繁复的发型-高髻,这种高高的耸立的发型,靠着假发与内衬的支撑,高度可达23CM左右,高髻的可塑的样式很多,如乾隆时期劢行的牡丹头、钵孟头等,都属其中、尽管样工奢华,但梳理起来费时费力,故流行时间并没有很长,到了清末期就逐渐被淘汰了。
清晚期:大拉翅
”大拉翅“大约出现在光绪年间,又称”旗髻“,是最典型的清人装束,按头围大小,用铁丝做成骨架,再包上青绒布与青缎,这种形似”小黑板“的假发,与早期的“小两把头”有些形似,但体积高度更高耸,两边的角也更庞大,它集发式与妆饰为一体,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挂各式各样的装饰品。
大拉翅摘戴自如,需要时套在头上,不需要时可以随时取下,深得包括慈禧在内的清宫贵妇们的喜爱,是晚清时间最主流的发式。
发式的转变背后满汉文化的不断融合
清兵攻取江南后,曾采取严厉的剃发、易服制度,引发了激烈的民族矛盾,为了稳定社会时局,清朝统治者不得不让步,采用明末的“十从十不从”政策,允许民间的汉族女子保留汉人的发式,不过宫廷内的女子无论满汉,装扮都必须以满族习俗为准。
在清代初期,汉族与满族的女子发式并存的,到了清朝中期,满族的统治阶级与汉族的往来日常频繁,双方文化交融与日俱增,满族的妇人发式逐渐出现汉族的特征,而汉族妇人的发式也同样受到了满族的影响。
“架子头”使用的扁方就与汉族的长簪子极为相似,甚至可看作是同一种品种,只是在使用方法上略有不同,到了清朝中后期,满汉女子发式的差异日渐缩小。
受汉族文化影响,清朝发式由简趋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清国库越来越充盈,经济的不断向上使得清朝的统治阶级有能力追求更奢侈的生活,这也是后宫发式从简约走向奢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政策政府的宽松,汉族妇人依然保留着明代梳高髻的习俗,这种发型最特别的就是华丽的发饰。
受此影响,满族女子的发饰不再只有单一的花朵装饰,样式各异的簪子、步摇插在了她们的旗头上,尽管满清政府曾限制满族女子模仿汉族装扮,但收效甚微,尤其是在慈禧掌权后,后宫的奢靡之风,日渐严重,再加上那时手工的发展比之前更加成熟,各种珠宝、玉器、翡翠都成了顶上装饰之物。
统治中原地区后,清朝上层妇人已不再像入关之前那样,无论身份尊卑,都会参与生产劳作,她们成了统治阶级里的一群“只需负责貌美如花”的后宫佳丽,中后期的”架子头“、”大拉翅“已没有社会生产痕迹,只不过是权贵奢华的象征。
结语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又是满汉文化的高度融合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型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性,既保留了满族的文化,又深受汉族的影响,对后世研究满汉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