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垃圾被居民投放进垃圾桶后将去到哪里?是怎么被运输的?又会被如何处理?近日,记者跟随“一袋垃圾”完成了一次循环之旅。
第1站:小区垃圾桶
上午9点多,家住亮马桥路9号院的孙立娜出门顺手将家中的垃圾带下楼。垃圾提到楼下后,分别扔在了绿色的厨余垃圾垃圾桶和灰色的其他垃圾垃圾桶里。垃圾来到旅行的第一站。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孙立娜在家准备了“两桶一袋”,厨房里的果皮蔬菜扔在绿色的厨余垃圾桶里,外包装袋、卫生纸等扔在灰色的其他垃圾桶里。“家里的垃圾一般都是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少,没有专门买桶,攒在一个袋子里留着卖废品。有害垃圾偶尔扔一次,顺手就扔在楼下的有害垃圾桶里了。”孙立娜说,扔垃圾时按照“绿对绿、灰对灰”的原则,分类投放。
哪种垃圾该往哪个桶里扔,孙立娜现在门清,可之前她却常分错。“以前分不准,后来社区组织了很多活动,教我们分。每家都发了图,上面有各种垃圾的分类,我在家照着图扔。”孙立娜说,现在她和家人已经能熟练进行垃圾分类了。
小区居民的分类意识逐步提高,硬件设施也早早准备到位。亮马桥路9号院有6栋居民楼,379户居民,小区按照“一楼一站”的标准,共设置了6组两色垃圾桶和1组四色垃圾桶。为了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街道和社区还给小区分配了志愿者,每天扔垃圾的高峰时段守在垃圾桶旁,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另外由物业和聘请的清运公司共同组成分拣队伍,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员,保证垃圾分得对。
9号院内,不同的垃圾由不同的清运机构负责,其中,其他垃圾由物业和环卫中心接力清运;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由北京微环境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有害垃圾街道统一收运,每一种垃圾都有自己的“旅行专线”。
第2站:密闭式清洁站
杜尚伟是亮马桥路9号院的物业工作人员,负责小区其他垃圾的清运。每天一大早,他会挨个置换小区里的灰色垃圾桶,放下空桶,运走满桶,“灰对灰”替换。之后他开着垃圾车来到密闭式清洁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垃圾楼。垃圾也随之来到了旅行的第二站。
杜尚伟介绍,小区一天大约产生近2吨其他垃圾,每天至少要往外拉4趟。“要保证垃圾桶不冒尖,居民有地扔垃圾。”他说。
杜尚伟去的垃圾楼位于酒仙桥十一街坊,距离亮马桥路9号院只有几百米。这是一个老式垃圾楼,装垃圾的箱子埋在地下,倒垃圾时需要人工掀开上面的盖子。垃圾倒进箱子里,杜尚伟的清运工作就算完成了。
环卫工人何永明是杜尚伟的老熟人。垃圾楼每天早上6点开门,他会早来一会,以便尽快让排队等候的清运工倾倒垃圾。
何永明介绍,十一街坊垃圾楼只收集其他垃圾,厨余垃圾需要运到十二街坊的垃圾楼,那里的垃圾楼与十一街坊的配套,只收集厨余垃圾。“我们收集垃圾时是分类的,‘其他’对‘其他’,‘厨余’对‘厨余’,不容有错。”何永明说。
朝阳区有200多座垃圾楼,这些垃圾楼有的只收集其他垃圾或厨余垃圾,周围几座垃圾楼相配合,满足周边区域的垃圾分类收集和清运需求;有的同时具备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两种垃圾箱,按“绿桶对绿箱,灰桶对灰箱”分类收集。
每天早上六七点,朝阳区环卫中心的垃圾清运车就会到十一街坊垃圾楼。司机赵峥将车上的空箱子卸下,把装满垃圾的箱子装在车上,便开始了垃圾的另一段旅程。
第3站:循环经济产业园
孙立娜扔的垃圾,跟着杜尚伟来到垃圾楼,又跟着赵峥来到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到达旅行的最后一站。
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金盏高安屯,朝阳区70%的生活垃圾都在这儿处理,每天可处理约4000吨的垃圾,相当于亮马桥路9号院6年的垃圾产生量。
赵峥从十一街坊垃圾楼出来后,向东直奔循环经济产业园,车上的其他垃圾被运到焚烧厂。
在焚烧厂的门口由地磅称重后,赵峥开车通过引桥来到卸料平台,将车上的垃圾倒入“天坑”。“天坑”是焚烧中心的垃圾池,有30米深,有效容积3.5万立方米,坑里的垃圾沥干后,由工人操纵垃圾抓斗送进焚烧炉,进行焚烧发电。
“焚烧厂处理的是其他垃圾,也就是生活中的外包装袋、卫生间用纸、塑料袋等。焚烧的渣子将进行填埋,这样比直接填埋节约了很大的空间。”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园区有两个焚烧厂,一年大约能处理133.5万吨垃圾,产生5.3亿度电,大约可供25万户居民使用1年。焚烧厂一年365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工人五班三倒,以保证源源不断送来的垃圾得到及时处理。焚烧厂排放的烟气高于欧盟标准,做到了清洁排放。
焚烧中心东侧不远处是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中产生的果皮剩饭等厨余垃圾被统一运到这里进行再利用。
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餐厨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可达400吨。厨余垃圾在这里实现“一物多用”,变废为宝。
厨余垃圾经过大物质分拣、精分制浆、除砂除杂、湿热水解油脂提取的预处理工艺,分离出粗油脂,再由专业公司处理,生成生物柴油;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产生中水,可服务于生产生活;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渣送至一旁的焚烧厂,能产生电能;厌氧后产生的沼气“回哺”餐厨垃圾处理厂,为系统提供热源。
到此,“一袋垃圾”就结束了它的旅程,开启新一轮的循环。
来源丨朝阳报
举报/反馈

北京朝阳官方发布

4.2万获赞 6.2万粉丝
关注我们,带给你最新的朝阳资讯
北京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