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正逐渐恢复生机,遥想那些日夜的居家隔离,仿佛我们面对着的,是未知星球生物的挑战与威胁。生活的空间被压抑在几十平米内,孤独无奈,沉重且呼吸困难。
但是艰难的日子里,任然有无数光亮从世界上的很角落传来……
这可爱得让人捧腹的画面,曾隔着屏幕抚慰了多少人,那是彼时的抗疫苦战中少有能让人舒心一笑的事。
当抗疫的战场从中国转移到了欧美时,我们发现,原来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人在困境中努力制造着欢乐,慰藉自己也娱乐着他人。
西班牙的一对邻居在窗边打起了网球
俄罗斯的“居家芭蕾”,舞蹈家务两不误
意大利公寓墙上的露天电影和起舞的夫妻
不能不爱这样的人。因为对生活抱有巨大的热忱,即便身陷泥淖,也有一股强烈的向上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去仰望星空。
当生活开出了不利的条件,他们也能坦然接受,从困境中寻找到出路,把苦菜根嚼出甜味来
曾经,也是这样的一群人,面对着山西贫瘠的土地,用有限的资源把饮食文化玩出了新的高度。
千变万化的山西面食
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地形复杂,除了汾河两岸,多为山区,且大小旱灾无数。地形和气候限定了以小麦、玉米、高粱、莜麦、荞麦、豆类等耐旱作物为主的种植,也决定了山西人食面的饮食习惯。
但小麦产量毕竟有限,日常饭食还是以五谷杂粮为主。而且这样的环境显然也不适宜种蔬菜,品种少,数量也少,只能充当主食的点缀。
怎样把不好下咽的粗粮面变得可口?怎样把以主食为主的每一餐做出花样来?成了摆在主妇们面前的难题。
食材限制不了山西女人的创造力。带着对丈夫和孩子的爱,她们像变魔术似的把不同的面粉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刀削,手拉,剪刀剪,筷子剔,手指捻,擦菜板擦,还自制了一些做面的工具,弯刀、抿床,饸饹床……
用来做抿尖的抿床
于是就有了长条形的拉面,卷卷的猫耳朵,鱼形的剪刀面,蝌蚪形的抿尖,一头宽一头尖的柳叶,中间圆两头尖的剔尖……
猫耳朵
剪刀面
她们不断变幻着面的形状来丰富食物的口感,再施以蒸、炸、煮、煎、烤等多种烹饪方法,配上口味不同的浇头,这些元素随机组合着,像万花筒般,把山西面食玩得眼花缭乱。
莜面栲栳栳
除了日常食用的面食之外,她们还创作了用于祭祀、节日时令和生婚寿丧等礼俗的花馍。和好的生面,搭配着红枣、豆子,用剪刀、梳子、镊子等身边常见的工具,就能塑造成活灵活现的动物花鸟、人物神仙和吉祥瑞兽,上锅蒸熟,就是最虔诚的贡品和最有心的贺礼。
山西闻喜花馍
你且去看这些花馍浪漫的造型,热烈的用色,就会读懂作品背后旺盛的生命力,看到物质的匮乏和环境的闭塞从来不曾阻碍她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一个人的面食故事
山西面食博物馆的李琨也是这样一位乐天又有韧性的山西大姐。她吃着各式各样的面食长大,从母亲那里学会了许多面食的做法,也因为对山西面食文化的热爱而成了一名中式面点技师。
因为领悟到山西面食文化的精髓在于“一样面百样做”,十几年前,她领着团队,把山西面食制作技艺和自家武术精髓相融合,走上了山西面食表演的道路。面团吹气球,细如发丝的龙须拉面,骑独轮车演示刀削面,蒙着眼睛做剪刀面……
龙须拉面特技表演
这无疑打通了山西面食文化的推广之路。这些年,他们代表着山西文化,从上海世博会到联合国,从星光大道到跑男,请毛里求斯的总统吃过剔尖,也给葡萄牙总统带去了表演。
在世界面食大会上的表演
当山西面食文化不断被推上世界的舞台,李琨却发现许多山西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做面了,她清楚,对山西面食文化推广的重心始终应该落在人们当下的生活中。
她开始做研学,在面食博物馆推出体验活动,让人们在亲手制作并品尝面食的过程中,感受山西面食的丰富多彩和山西人的生活智慧。于是,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个体验者都成了山西面食的传承者,他们会把面食制作技艺带到生活里,带进家庭中,也带给身边更多
在山西面食博物馆参与体验的小朋友
疯狂的碳水化合物
非遗星球十日谈”第二期,我们邀请了李琨老师,请她带领大家走进“疯狂的碳水化合物”——山西面食。看看山西人民是怎么“一样面百样做”的。希望你不仅能学到知识和技艺,还能领会花样面食背后那种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由此迸发出的无穷创造力。
在我们父母这辈儿人,一般的家庭会做几十种不重样的面食,但到了我们这辈,会亲手做面的人少之又少了。如果不做点什么,再过些年,也许就连最普通的刀削面、剔尖都会在普通百姓家里“失传”。
注并私信非遗星球,你将收获:
几种代表性的山西面食做法。
山西面食特技表演。
萌萌的小动物花馍制作教程。
适合儿童的面食“猫耳朵”教程。
山西面食历史知识。
山西特色美食展示。
举报/反馈

非遗星球

81获赞 48粉丝
全球非遗爱好者社群-体验美/分享美/创造美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