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5月28日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叮当快药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今年两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加快中医药、西医药、中西医结合医药协调发展》的提案。
杨文龙认为,要从法律层面,清晰界定中医药、西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药三种不同医疗模式,特别是要明确区分纯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医药作为两种独立体系的地位、意义和价值。要从国家层面制定针对不同医疗模式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发展战略。要推动中西医结合医药有机融合。在中医药与西医药互为补充、相互独立的医学体系基础上,倡导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辩证法与现代西医医学科技手段的融合。
他建议,大力推动互联网医院在西医药、中医药,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医药领域的发展,使更多人享受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捷、及时、周到服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推动形成中央、省、市、县、社区、乡村全覆盖、线上线下同步的“三级联动”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以下为详情:
加快中医药、西医药、中西医结合医药协调发展
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 杨文龙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应对此次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期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实现了中西医联合会诊、协同救治,为防疫抗疫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倡导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大健康”产业也必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然而,中医药发展的现实情况与国家对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医药发展的初衷和期待仍存在较大差距,现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药类医疗卫生资源总体规模不足,特别在国家医药卫生系统中比例长期失调
数据显示,我国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资源总体偏少,主要指标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总量中的比重分别在15%-20%和1.5%-2%左右。这种系统性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和结构不合理,不仅长期影响着我国医疗服务的总体质量,更难以满足重大疫情期间激增的突发性需求。
2、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药类教育体系不完善,中医药人才储备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从招生规模看,全国2018年医学院校招生85.53万人,中医药院校招生22.4万人,各自占比仅为31%和26%。从课程设置上看,在某些大学,这一比例出现了倒挂,甚至存在中医课程占比不足30%的现象。
上述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医疗卫生工作思想理念的进步、技术系统的创新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解决办法与建议
1、分类立法,夯实中医药、西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药三种医疗体系并存并协调发展的法律基础
要从法律层面,清晰界定中医药、西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药三种不同医疗模式,特别是要明确区分纯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医药作为两种独立体系的地位、意义和价值。要从国家层面制定针对不同医疗模式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发展战略。要推动中西医结合医药有机融合。在中医药与西医药互为补充、相互独立的医学体系基础上,倡导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辩证法与现代西医医学科技手段的融合。
2、分类布局,打造“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加大政府财政和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到2030年使西医药、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药三种医疗服务在财政投入、医院数量、服务规模等关键指标上,达到4:3:3的比例,按照“三级联动”模式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健全中西医结合医药医院,增设中西医结合医药科室。在医院和科室建设中,坚持以中医整体思想为指导,以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为核心方法论,全面整合西医的知识和技术,打造充分适应现代疾病特点的医疗服务机构。
大力推动互联网医院在西医药、中医药,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医药领域的发展,使更多人享受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捷、及时、周到服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推动形成中央、省、市、县、社区、乡村全覆盖、线上线下同步的“三级联动”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3、分类培养,重点培育一支中西医结合医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是加大中医药高等院校招生力度,进一步回归纯中医药教育的本质,增加中医药课程比重。二是在全国现代医学院校和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西医结合医药系和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三是要坚持学科体系建设的与时俱进,确立中西医结合医药在补足两种医学短板、融合两种医学特长、在慢病防治、康复、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学科定位,通过顶层设计打通中西医药两种语言的隔阂。
最终,通过医药教育体制改革,力争培养一支与国际全面接轨的西医药人才队伍,一支具备深厚中医药学理论基础和辨证施治能力的专业中医药人才队伍,以及一支善于在中医思想指导下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为构建中医药、西医药、中西医结合医药协同发展的医疗服务生态圈,实现“健康中国”提供人才保障。
举报/反馈

金融界

2213万获赞 239.1万粉丝
一站式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让投资更简单
北京富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