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关键要做到立场要坚定、思想观念要鲜明、道德意识要明确、心理水平要健康四个方面的总要求、总目标:
一、立场要坚定。
教育者在对学生教育教学中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坚定立场,拥护党的领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现代化建设,反对霸权主义,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
二、思想观念要鲜明。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贯穿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思想观念的教育,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为人类美好未来而奋斗,从小养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基本一致基础上的自觉遵守的鲜明纪律思想观念。
三、道德意识要明确。
人的意识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由外物印入的”,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意志与思想”成为核心内容。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中国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地点,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而人的一切意识都是环境、后天经验或教育影响的结果。同样学生的众多社会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1、教师的要求
而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意识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教师自身的品德、人格、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感化学生,对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形成有个表率的作用。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快捷的,而是滞后、间接及潜在的,但其影响却是长久深远的。教师素质影响的“深”,表现不只局限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而是影响其终身。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以身作则,起榜样师范作用。要坚持“身教重与言教”。
2、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以理服人。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的能动的认识,它是一种对事物的认知,是、观点、、、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而是源于存在。学生在接触社会或者事物时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知,这时需要教师要传授正确的认知,并引导学生要实事求是。首先,说服教育要注意晓理性。大学生对各种问题已有各自独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所以在说服时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道理要讲得透彻、顺势、入情、合理;事实要摆得真实、具体、充分、有力。要说得能抓住人心、打动人心、深入人心、振奋人心。要使人听了“说理”之后,能引起思想上的强烈共鸣,接受真理,提高觉悟,心悦诚服。其次,要敢于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讲“理”:一是敢于用道理批评错误的东西,明辨是非,经纬分明让他们懂得道理;二是“一分为二”,一个人或一件事总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教师对好的成分要充分肯定,否定不好的因素,这样才能“长善救失”,使学生在思想上澄清认识,提高认识;三是要坚持调查研究。教师要倾听和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注意调查研究,切忌以偏概全。只有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才有发言权,对症下药,以理服人。
(二)情感沟通,以情动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实感,激动着学生,在他心灵里留下愉快、振奋、精神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化为信念。首先,对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顺利开展思想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主体的内在动力和内在生命体验,才能很好地提高它得到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人格尊严,有思维,有情感的人,他们需要情感雨露的浇灌,需要理解和真诚地思想交流,而以往我们一直忽视青少年的个体主观性和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老师板着面孔动不动就训人,让学生惧而远之心存戒备,心扉紧闭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与学生情感沟通,还要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灵共鸣,使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同,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只有真诚相见,才能沟通彼此思想,明辨是非,对症下药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注意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所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使人们在实践中形成了正确的思想,并且指导实践,把关键的东西付诸行动,以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对于思想素食而言,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得培养个人的自我教育能力,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自己已形成的意识形态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自我认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控制、进行自我思想斗争,以致提出自我要求,以形成更高的思想素质,从而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内心的意识形态。
3、结论
当今学生的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全社会性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学生个人而且还涉及到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不仅是单位,老师的的责任,更多的还是社会,家庭,环境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思想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好单位,老师的引导作用,更要发挥家庭,社会,环境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形态。
四、心理水平要健康。
教育者要注重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的层次性,有次序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小学阶段着重“五爱”教育,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初中阶段要求树立国家观念的思想教育的要求,高中阶段在教育目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以及人生观、社会责任感等思想方面要求,还提出生活方式、思想方法以及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方面的要求。
总的来说,教育学生的总要求、总目标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学生改变思想意识前进的方向。
举报/反馈

学习中的雏儿

1148获赞 43粉丝
教育探索之艰辛,改变人生命运之揭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