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中的杨龙友是联系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核心所在,在《桃花扇》中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那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跟多方都有关系的杨龙友
杨龙友的出场是在全剧第二出《传歌》中,作为女主人公的陪宾,先由李贞丽交代了身家背景:
“这里有位罢职县令,叫做杨龙友,乃凤阳督抚马士英的妹夫,原做光禄阮大铖的盟弟,常到院中夸俺孩儿,要替他招客疏找。”
紧接着,杨龙友登场,自我介绍:
“下官杨文骢,表字龙友,乙榜县令,罢职闲居。这秦淮名妓李贞丽,是俺旧好,趁此春光,访他闲话。”
这段介绍的内容重点突出杨龙友的交游情况,即他的身份多重性。李贞丽介绍的是杨龙友与马士英、阮大铖、李香君的关系,杨龙友自己介绍与李贞丽的关系。
杨龙友罢职闲居南京,时常出入秦淮烟花之地,与李贞丽是旧识,对李香君颇为赏识。杨龙友的诗书画技艺的展示,也都与李香君有关。杨龙友甫出场即为香君“聊写墨兰数笔”,并为香君取名,香君赞其“写画俱佳,可称双绝”,《访翠》行酒令中小露文采,都为画扇情节做好铺垫
杨龙友是阮大铖的盟弟,他对二人关系有自述:
“与圆海笔砚至交,彼之词曲,我之书画,两家绝技,一代传人”。
杨龙友是马士英的妹夫,但《却彦》中借李香君之口表达
“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做客”,
暗示杨龙友与马士英虽为亲戚,但二人终有差别,不可一概而论。
杨龙友与侯方域关系,在文中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仅仅是通过杨龙友和侯方域各人一句昨日遇到对方简单交代了;与复社的关系更是从未提及,复社文人聚集的场合,春丁祭孔、端午文集,杨龙友均未在场。
推动情节发展的杨龙友
杨龙友在《传歌》、《侦戏》、《访翠》、《眠香》、《却査》、《修札》、《辞院》、《拒媒》、《媚座》、《守楼》、《寄扇》、《骂筵》、《题画》、《拜坛》、《逃难》共十五个场次中出现,说是贯穿全剧不为过,每次出场都关系着情节起伏,任何改编者在创作时都无法删掉杨龙友
根本原因在于,孔尚任釆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将推动情节发展的契机都嫁接在杨龙友身上,《桃花扇》的情节开展,需以杨龙友的社会关系网为支撑,杨龙友是《桃花扇》情节发展的推动者和联结者。
杨龙友撮合侯方域和李香君二人,纯粹从才子佳人的角度认为二人般配,一个是名门才子,一个是秦淮佳丽。杨龙友主动牵线搭桥,使得二人有了合”的可能性。当阮大铖欲与复社化解恩怨却碰鼻子灰时,杨龙友主动献助奄之计,将本无瓜葛的侯李二人与阮大铖联系在一起。助奄一计,既可解侯方域囊中羞湿之窘,也可脱阮大铖处境艰难之困,还完成李贞丽的请托,杨龙友刚出场就将多重身份的作用发挥得淋濟尽致,随处帮闲讨好。
《却眘》一出中杨龙友为阮大铖结交魏党开脱诡辩,称阮大铖投靠魏党是为了“救护东林”。这反映了杨龙友为达目的,花言巧语,混淆是非。归根结底,这是由于他利己思想造成的,他有好处便讨,不计较出处,认为帮助阮大铖对自己是有利的
虽然他在思想见识上尚不如李香君,但“圆老一段好意,也还不可激烈”这一句,却是说中了关键,却奁的激烈态度展现了李香君的深明大义,却也为侯李二人与阮大铖结下了怨,为由“合”而“离”埋下了祸根
深明大义的杨龙友
杨龙友受兵部尚书熊明遇之托,以“此当国家大事,岂忍坐视”说服侯方域修书劝阻左良玉移兵就食南京,可见他并没有漠视国家大事,却被阮大铖抓住机会诬陷侯方域私通左良玉。看到阮大铖趁机挑拨、诬陷侯方域时,杨龙友一面极力为侯方域辩解脱罪,一面急忙去通风报信,通知侯方域去避祸
“这冤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这恨怎吞,强书为陈恒試君。不免报他一信,叫他趁早躲避。”
因为有了杨龙友的连夜通风报信,侯方域才能逃走避祸,却也造成侯方域和李香君被迫分离的事实。从杨龙友为侯方域辩解和通风报信的行为,可见杨龙友是有一定的正义感,他并不愿助讨为虐,颠倒黑白
在侯方域自感走投无路的时候,杨龙友建议侯方域去投靠史可法,而这一建议,使得侯方域与史可法、四镇武臣等与南明兴亡息息相关的人物产生联系,引出了四镇之乱、将帅之争等兴亡之事。
《题画》中,杨龙友对侯方域解释李香君骂筵事件时有一番话很能反映他的思想:
“而今马、阮当道,专以报仇雪恨为事;俺虽至亲,不敢谏言。”
他能认识到马阮所行不义之事,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也不借权势行打击报复之事。
《拜坛》一出中,马士英邀杨龙友去马府观赏牡丹,他以拜客推辞了,而阮大铖却赶紧讨好说:“待晚生趋陪罢。”这一陪,马阮两人密谋策划,对东林、复社党人大肆抓捕,调取黄刘三镇堵截左兵,加速了南明王朝的覆灭。可见,杨龙友此时是与马阮二人保持了一定距离的,对二人擅权误国的行为并不支持和参与
举报/反馈

族谱修撰研究

2056获赞 325粉丝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