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每年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系统推进‘公筷革命’。”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这项建议。
“‘11’月‘11’日代表两双筷子,形象好记。”崔巍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地方倡议文明用餐,但离落地起效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由于受制于传统观念、没有形成全国合力、宣传形式单一等。
“中国人喜欢围桌而食,有的人觉得用公筷影响用餐气氛,也有人觉得用公筷是‘小题大做’。”她说,倡导使用公筷,各地“单打独斗”难以形成握指成拳的效果,建议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并通过设立全国范围的“公筷行动日”提醒大家重视“舌尖上的安全”。
她表示,“餐桌革命”要落地,通过孩子去动员全家,“小手拉大手”是很好的形式,“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尚未定型,更容易接受公筷等用餐方式,养成好习惯;其次,对公筷使用的‘阻力军’——老人来说,政府再宣传、子女再劝导,都不如孙辈软绵绵的一句提醒有效。”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

澎湃新闻

1亿获赞 677.5万粉丝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