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60年代,由于冷战带来的核战风险直接影响到战机发展方向,考虑到机场跑道将成为第一波打击目标。于是世界航空强国开始研制可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英国在这个领域跑的比较快,1957年就开始研制,1969年成品“鹞”式战斗机入役。
这种不需要跑道可以在公路、军舰部署机型,自然引发外界极大关注,1968年我国航空工业也紧跟发展趋势。当时明确提出研制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1969年开始以歼-6为原型研制(四号任务),加装升力发动机实现垂直/短距起降。由于造型相对来说过于简单,还需要超音速飞行等性能特征,对于它的可行性一直被视为笑话。
歼-6垂直起降战斗机
同样,作为航空大国的美国肯定不会放过这一领域机型研制。1962年,美国海军希望打造一款垂直/短距起降机型,以旋翼方式驱动由贝尔公司承接,在此之前贝尔已经拥有类似研制经验,因此可以直接利用样机进行改进。1964年,贝尔公司利用内部D2127型原型机进行改装,编号X-22,1966年正式投入飞行测试。
X-22倾转翼飞机
X-22倾转翼飞机,机长12.03 米,机高6.27 米,翼展11.97 米。设计上相对另类,前机身两侧安装两台两台通用电气YT53-GE-8D轴涡轮发动机,另外两台发动机则安装在后机身横梁上。这种造型是不是和上面提到的四号任务异曲同工?通俗点就是四个大风扇带动一架飞机,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垂直/短距起降。
X-22倾转翼飞机
X-22倾转翼飞机 三视图
贝尔X-22倾转翼飞机由四个可倾斜管风扇组成,起飞方式包括两种:一、垂直起降,通过螺旋桨垂直向上角度驱动实现快速起降;二、短距起降,将发动机舱向前倾斜45°短距滑跑起飞。其实这种模式和现代意义上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类似,包括鹞式、雅克-38、F-35B等,只不过动力分布位置不同影响到气动外形。
垂直起降的贝尔X-22倾转翼飞机,四个发动机舱保持垂直方向,好处是随时随地上天下地不需要多大空间。缺点是比较费油,航程将受到影响。
贝尔X-22倾转翼飞机
发动机舱保持约45度角的贝尔X-22倾转翼飞机,在地面需要一定的滑距距离,上天之后以这种方式可以向前驱动。
贝尔X-22倾转翼飞机
下图是贝尔X-22倾转翼飞机垂直起飞,然后空中转换飞行姿态的连续效果图,整个过程相当顺畅。
贝尔X-22倾转翼飞机飞行效果图
X-22首架原型机1966年3月7日首飞,从悬停状态过渡到水平飞行状态非常快速,8月8日该机坠毁部分零部件拆装到二号原型机。X-22二号机于1967年8月26日首飞,该机具备优秀的垂直/短距起降特性,可以用于人员装备机动运输,X-22飞行速度达到410千米/小时(设计时速525千米)。
贝尔X-22倾转翼飞机
贝尔X-22二号原型机之后被运往可奈尔航空实验室进行试验,一直用到1988年才正式退役。尽管管槽旋翼推进器表现可圈可点,也被认为是切实可行的,但之后再没有任何美国军用航空器使用这种设计方案。其实很简单,管槽旋翼推进器虽然简单可行,改装后飞行器也可以广泛用于海空运输、甚至承担攻击任务等。
贝尔X-22倾转翼飞机
贝尔X-22倾转翼飞机
但这种造型带来的缺点是占用空间大,破坏飞机气动布局,相对而言飞行速度和载重都要受到影响。基本性能:空重4.7吨,最大起飞重量8.02吨,螺旋桨直径2.13米,最大飞行速度41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712千米,实用升限8475米。
贝尔X-22倾转翼飞机
举报/反馈

河东三叔

384万获赞 14.5万粉丝
航空、装备,历史分享等。
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