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经典得不能更经典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马修——一名普通而伟大的教师用音乐打开一群“顽劣”少年封闭的心灵,发现美好的故事。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小学的音乐课上,没拉严实的窗帘让投影布上的画面变得有几分模糊,然而那动人的剧情却清晰地印在了我的心中,那美好的歌声也一直萦绕心头。
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在两位头发花白的老绅士的促膝长谈中翻开了故事的序章。故事发生在一所名为“池塘底”的寄宿学校中,这里的男孩们都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们的父母经常无暇顾及他们,他们也肆意地做出叛逆的事;这里的校长从始至终高高在上——他得出场便是站在台阶的高处,摄像机从下往上推镜,只看到了校长睥睨着马修,仿佛昭示着他的性格底色。校长的眼中似乎只有自己的前途,他贯彻着刻板的形式主义的“教育”方式:学生做错事便会被锁在那间幽闭的禁闭室中。这里的氛围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孩子们处于池塘之底,生活无趣得像死水一潭。
然而主角马修——一名心中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学监,却像是一块偶然投入看似平静的塘面的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以他为中心的波纹荡及了少年们贫瘠的内心,他用他独有的关爱感化了这些“问题”少年们,“池底”就这样组建起了一支特殊的合唱队
这些孩子们的歌声再次激起了马修创作的灵感,虽然他曾发誓不再创作。在这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矛盾:校长的阻挠、领唱皮埃尔的心事、“唯一男中音”蒙丹的离开……一路极尽坎坷,但最后,看着那不算英俊、甚至可以说有些笨重的马修挥动着指挥棒,少年们随着那指挥棒唱出一曲曲动人的歌谣时,我们感到了歌声和爱的力量。他不仅仅教会男孩们歌唱,还在他们身上倾注了爱——他帮男孩们瞒下一些错误,也给他们机会真正去改正自己;他发现了皮埃尔的歌唱天赋,改变了这个甚至被自己的母亲也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孩子的命运;他收养了可爱的佩皮诺,让他不再需要在每个周六都在“池塘底”的大门口等待着永远都等不到的父亲。
如果说马修是这群孩子们的伯乐,那与之相反的,“池塘底”的校长哈森则更像个狱警。若说马修代表着爱与阳光,那哈森便是压抑与专制的代名词,他对他一贯采用的“行动-惩罚”的教育方式十分自豪,认为这些男孩们无可救药,唯有体罚与关禁闭才能够让他们消停一些,可以说,这学校原先的一片死寂与哈森对待这些学生们的方式脱不了干系。这样的哈森算得上一个十足的反派了。但他的心里似乎也有些柔软的东西,他也曾被马修带动着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踢球,但他人性中温暖的一面仅仅是一略而过的微弱亮光,紧接着他便在伯爵夫人面前抢去马修的功劳、在没证据的情况下令警察逮捕蒙丹……他建起了一座专制的牢笼,没能关住孩子们,终却是将自己关在了里面。
而整部影片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角色,我想应当是那位来得突然、走得也突然的插班生蒙丹。他是个坏孩子吗?是的,他撒谎、不尊重任何人、收佩皮诺保护费,这还不算坏孩子吗?有这样的行为在前,当校长说他偷了钱逃走时,没有一个观众会去质疑,即使校长根本没有证据。他在被带走之前留给马修一个微笑,一个瘆人的微笑。然而小偷却并不是他。许多观众都被带进了这个刻板印象的陷阱,一个人是大家公认的坏人,那后来发生的坏事就同一定这个人有关系吗?那个微笑仿佛也在嘲弄着先入为主的我们。
后来蒙丹一把火烧了“池塘底”,为剧情又一次带来了反转,为什么他要纵火?他知道老师和学生们正好外出吗?随着他悄然转身离开,这些问题的答案,怕是只有导演才知道了。
举报/反馈

谢帅威说电影

106获赞 19粉丝
分享好看的电影,欢迎关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