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订阅号:孺子牛的奶
彼得.德鲁克(1909-2005)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培养管理者是企业必须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同样,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是管理者对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
然而,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德鲁克认为更多的应该依靠企业的制度,而不是管理者事事亲力亲为,冲锋在一线。让管理者从事大量事务性的工作,既浪费宝贵的工作时间,也不利于员工提高工效与成长,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中国自有古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都说明立规矩的重要,一个经济组织,无论其规模的大小,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都会涉及企业运行需要的制度。今天,笔者与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编制一份“高大上”的制度。
00:10
在讲述如何编制制度“术”之前,笔者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制度“道”的优势:
在企业形成制度管人,而不是完全依靠人管人。
依靠制度管人,让管理者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去思考企业战略、运营过程中重点风险的把控,避免管理者从事过多事务性、协调性的工作,为企业减少人力、时间成本。
好的制度能成为企业培训最生动、最贴合实际的教材。
好的制度可以将存在优秀管理者头脑中的无形资产,通过梳理、记录与整理,形成书面的制度,沉淀为企业重要的有形资产,提高企业竞争力。
对于外销及特定行业需要产品、质量资格认证的,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必不可少。
以上我们简单的总结了制度具备“道”方面的各种优势,接下来,笔者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编制一份好的企业制度,即制度“术”的操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纲举而目张”,制度的结构与框架,如人的身体结构一样,也可以分为“首—身—尾”三部分,三部分的内容占比,也可以称为“二八原则”制度的首、尾各占10%,身体部分占80%。
按照制度结构的“首—身—尾”,首先给大家介绍制度“首”由哪些构成,编制一份完整的制度,可以按照“总则—工作内容—附则”三段论的思路来编写,其中“总则”即为制度的“首”,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目的:为何要编制制度,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与痛点,企业坚持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如国内某著名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在制度目的这部分喜欢加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为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与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适用范围:简单说明制度的适用范围,对于具有分子公司的集团型企业,可说明制度是只适用于集团本部还是各分子公司也可参照执行。
引用标准:制度中是否引用其他制度、规定等,若有,简单列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作职责:在制度“首”中,笔者认为工作职责相比目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及坚持的原则都要重要,其直接界定了编制部门、人员;执行部门、人员;配合部门、人员及企业管理者需履行的职责,工作职责界定清晰、明确,避免各责任主体相互推诿、扯皮。
坚持的原则:说明在编制制度及执行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如编制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可以说坚持“科学、合理”、“公平与公正”、“客观”等原则。
以上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制度的“首”,即总则部分的内容与构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鉴。接下来,重点与大家分享一下,制度的“身体”部分。
在讲述这部分内容前,笔者需要先向各位做一个说明,对于这部分内容,笔者重点分享一些思路,因为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制度要规范的内容不同,且涉及到专业性的问题,故只做思路分享,即从哪些方面去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制制度工作内容的思路,笔者进行了总结,可按照“什么人、做什么事、何时做、怎样做、风险点与易错点把控、表单记录、奖惩”等。
什么人:总则部分,已经明确了制度编制主体、执行主体、配合主体及管理者的主要工作职责,在工作内容部分,需要结合制度要规范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各责任主体的具体职责。
做什么事:明确制度需要具体规范的内容,如编制经营例会管理制度,明确例会开会的内容、形式、经营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资料、会议纪要编制及决议事项的督导、反馈等。
何时做:明确及规范工作内容中各责任主体在履行职责中所注意的时间节点。
怎样做:在编制制度的这部分内容时,最好由熟悉业务、对业务执行环节、流程最清楚的人来执笔,如制定公司的销售管理制度,一定要找在一线做过、熟悉业务流程的销售负责人来编制,或者制度编制人不熟悉业务,但通过与熟悉业务的人做工作访谈与调研,可整理初稿,再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风险点与易错点把控:制度的目的就是要规避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风险点与易错点,书面形式将风险点与易错点摆上台面,用制度明确规范化的操作并固化。
表单记录:在工作内容梳理与编制过程中,有业务执行与操作要用的表单记录等,需在制度中明确,通过制度对表单记录进行固化,便于新上岗人员的操作与培训。
奖惩:明确对于制度执行好的部门与人员,该给予怎样的奖励,对于违反制度规定,执行、配合不到位的部门与人员,该给予怎样的惩罚,通过“胡萝卜+大棒”,更好的保障制度的执行。对实行绩效考核的企业,奖惩,可采取加分与扣分,对应年底绩效分数,与绩效奖金挂钩,效果会更好。
在介绍了制度“身体”部分编制的思路后,最后,给大家介绍制度的“尾”。很多公司这部分内容都是通用的,如“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生效”、“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之前相抵触的制度与规定一律作废”及“本制度的修订与解释权归属某某部门”等等。
但制度的“尾”,即附则部分,有一项内容,请各位不要忽视,制度的附件与附表,在前文中提到的引用标准、表单记录等,需要列示清楚,表单完整的附在制度的最后,便于查阅与使用。(全文完)
——全文到此结束,如果喜欢,请关注微信订阅号“孺子牛的奶”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若有需要转发本文的,请于文末注明:“转自微信订阅号:孺子牛的奶”。
(原创作品、原创精神都值得鼓励与传承)
我们需要更多的“思想交换”,而不仅仅是“苹果的交换”。
举报/反馈

孺子牛的奶

0获赞 3粉丝
我们要“苹果的交换”,更要“思想的交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