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上,以秦朝为界,之前为贵族世袭制,之后则为官僚任命制。
中央官职如此,地方官职亦如此。
我国古代在地方开始划分行政区,始于春秋,在秦朝正式确立。
而春秋之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地方行政区的划分,商朝成为天下共主的方式是众“方国”的臣服,周朝则对天下主动采用“封邦建国”的“封建制”。
春秋时期,秦、楚、齐、吴等国开始设立县,秦国和晋国同时开始设立郡。
战国时期,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中都开始存在,郡县的长官由国君任命。
郡和县最初并无统属关系,县在内地,郡在边疆,至秦朝一统天下,遂确立了郡县两级制,以郡统县。
郡便是我国第一个一级行政区
1、秦朝的郡县制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分天下为36郡,至秦亡之时,增至48郡。
秦48郡
郡县的长官郡守、县令均由中央直接任免,郡县制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官僚体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理论上成为可能。
为什么欧洲无法统一?欧洲的世袭制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中世纪的欧洲小国林立,王子、公主遍地,且标榜所谓的血统高贵,至今仍有许多国家保留王室。
中国则不同,改变出身的方式除了考试当官还能造反当皇帝,这在欧洲不可想象。
2、汉朝分天下为十三州
上古“九州”大约出自战国人之手,我国古代其实从未有过九州的正式划分。
汉朝建立后,最初沿袭秦制,同时实行郡国并行制,即郡和封国同时存在,全国有103个郡。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分天下为十三部分,每部设一刺史监察郡县百官,即“刺史部”或“州部”。刺史部最初只是监察区,各州最初并无固定的治所,至东汉监察区逐渐变成了正式的行政区。
汉十三州
公元35年,光武帝时期十三州有了治所和僚属,刺史也并成为郡县的上司,州取代郡变成了一级行政区。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汉朝在各州设立了州牧,州牧完全掌握一州军政大权,黄巾起义是镇压了,但汉朝也因此分裂了。
3、隋朝改回郡县制
汉亡之后,天下四分五裂,政权更迭不断。
晋室南迁后,为了维系故土之情,开始将北方的州郡名义上保留在南方,即“侨置州郡”,于是南北方设立的州越来越多。
西晋统一天下之时,全国有21州,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天下竟有300多个州,州的范围连秦汉时期的郡都不如,行政区划混乱之极。
公元589年,隋朝一统天下,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制,至隋炀帝,又将州改成了郡。
于是从秦始皇到隋炀帝,历史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郡县制。
4、唐朝分天下为十道
唐朝建立后,李渊将郡又改成了州,此时的天下有300多个州。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为了方便管理,李世民分天下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
贞观十道
每个道最初也是监察区,与汉武帝设立刺史目的相同,后来逐渐演变为行政区。
于是,地方行政区又变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李隆基又十道分为十五道。
开元十五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道和节度使后来逐渐重叠,它们镇压了黄巢起义,最终也使大唐分崩离析。
5、宋朝分天下为26路
宋朝沿袭了唐制,地方同样分为三级制,但赵光义将“道”改为了“路”,同时通过拆分各“路”,使天下从最初的15路增加到了26路。
宋朝的路
辽金与宋朝地方体制相似,只不过辽称“道”,金称“路”。
宋辽金时期,我国实际上是另一个大的南北朝,于是“道”和“路”急剧增加,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如出一辙。
6、元朝分天下为11行省
公元1279年,忽必烈一统天下。
鉴于天下道、路行政区太多,元朝在腹里设中书省直辖区,天下其余地区设立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元史.地理志一》:“(世祖)二十七年......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浙江、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
元十一行省
征东行省即今朝鲜。
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影响至今。
7、明朝十三布政使司和清朝十八省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北伐灭元。
同时,朱元璋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分天下为十三布政使司,俗称省。
明朝地方为布政使司~州(府)~县三级制。
公元1644年,清朝入关,明亡。
清承明制,在天下设十八省,但与明朝的三级制不同,清朝地方是四级制。
清朝将明朝在省内的监察区——道变成了真正的行政区,即省~道~府(州)~县(州)四级。
总的来说,地方行政区划在秦朝至隋朝之间是一个轮回:郡县——州郡县——郡县
而唐朝之后则不同,基本稳定在了“道州县——路州县——省州县”的三级制。
而郡——州——道——路——省便是我国古代一级行政区的变迁。
举报/反馈

心向青史

8.1万获赞 1.6万粉丝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