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品读的书是葛瑞格·莫顿森和大卫·奥利佛·瑞林所著的《三杯茶》。摩顿森在巴基斯坦的贫困地区为当地筹款建设学校,为当地的孩子带去最需要的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教育,巴基斯坦的贫困面貌经过下一代的成长起来将得到改善。
敬你第一杯茶,证明你是我的朋友,敬你第二杯茶,证明你是我的客人,敬你第三杯茶,说明我已经把你当成我的家人,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
“三杯茶”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共识的建立。
本书的创作背景是爱好登山的作者,在登山遇险后被被巴尔蒂人所救。从此和当地人结下深厚情缘。震惊于巴基斯坦的穷困,他们为在当地建学校辛苦奔走,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本书主人公的经历是两位作者人生的映射。他们在开始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时候,绝对想不到自己往后的人生会与巴基斯坦结下不解之缘。
本书主人公为摩顿森,他的形象也是两位作者的映射,摩顿森登顶乔戈里峰失败,被当地人所救后,在山脚下接触到的善良的人们及当地的贫穷、教育极其缺乏的情况下,他应允会回到科尔飞盖学校。未曾想,这是一个对他人生影响极深远的决定。
巴基斯坦的人们,许多人陷于生活的沼泽,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也明事理。面临困境的人们渴望改变现状,渴望摆脱贫穷,向往文明、想过上体面的生活。
摩顿森开始了他的奔走。他为学校募集款项的经历长达十多年,而过程说不上顺利。他经常往返于美国和巴基斯坦,他学习巴基斯坦当地风俗文化,住在当地村民家中,与他们倾心交谈,与地方势力军斡旋合作。一位不识字但非常有智慧的巴基斯坦老人告诉摩顿森:重要的事情都是急不来的;人与人之间必须耐心倾听对方,慢慢建立起友情的桥梁;就算一无所求地帮助别人,也必须先“喝三杯茶”,建立互信和共识。
摩顿森作为一个外国人,一开始在不熟悉的巴基斯坦,想建设多所学校,除了需要处理资金缺乏、材料不足的问题,还要面对各派地方势力的干预,此外还有天灾、战乱、人力不足等各种困难。在1996年,摩顿森被当地塔利班绑架。在“911”事件后,还收到美国同胞的恐吓,认为他帮助敌国,伤害美国人民的感情。2005年,巴基斯坦东北部发生大地震,诸多建设工程因此停顿,办学项目被迫停止。各种辛苦,不在话下。
“当地事还是要当地人做主,外人只能在开始时协助”。摩顿森践行着这个看法,在当地挑选了12个工作伙伴,他们背景各异,多少都是社会上的“零余人”, 但他们都对办学有着极大热情,对摩顿森有着“三杯茶”的忠诚和情谊。 摩顿森赏识他们每个人,让他们发挥各自的才能。而他们也将摩顿森当朋友,用最大的忠诚保护他。
摩顿森历时12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了60余所学校。从科尔飞开始的建校工程,到成立中亚协会建更多学校……投入建设与消除人类疾病、贫困事业等工作中的人们是辛苦的,许多时候他们在个人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但同时他们也是精神上的富有者——在项目完成并运行后获得成就感、自豪感与自我实现感。这些层面上的人生意义的实现,才是最大的报酬吧。
经过17年的坚持、忍耐和不断付出,摩顿森赢得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的回教徒、军事要人、游击部队、政府官员和各个不同族群部落头目的信任。那些获得教育的小孩的家长们更是感谢他提供的帮助。
文明是黑暗中的明灯,教育也是。教育能改变许多家庭的处境。摩顿森认为,要用书本、铅笔、笔记本,那才是唯一帮助中亚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
摩顿森完成了他事业的起步,至《三杯茶》完结时,摩顿森所建第一所学校的第一批毕业生已经出炉。种下的果树开了花、即将结果,这是令任何一位播种者都感到欣慰的事。而我们可以在看完此书后掩卷思考:我们能为这个社会、为我们的孩子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