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但他沿用的制度,基本是前朝留下的制度,所以他在选继承人的时候,也遵循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开始选定的继承人是嫡长子朱标,但是朱标先他一步去世,这让朱元璋陷入了接班人空缺的麻烦之中,所以朱元璋准备再在子嗣中选择一个接班人。
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是马皇后,她为朱元璋生了5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打算在嫡子中选择一个继承人,但他心仪的是四子朱棣,而没有了朱标,次子朱樉就成了嫡长子,朱元璋应该立他为太子,但朱樉能力平庸,朱元璋不愿将大明交给他,所以他决定将皇位传给嫡长孙。
但让人奇怪的是,朱标有5个儿子,其中两个嫡子,三个庶子,而朱允炆只是朱标的庶长子,为何很看重嫡子身份的朱元璋,放着嫡长子不选,要选择庶长子朱允炆做太子?
朱标有三个皇妃,常氏、吕氏、元朝参政阿失宁之女。
常氏是朱标的原配妻子,也就是朱标的太子妃,她在16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朱标,所以她生下的孩子,也就是朱标的嫡子。常氏出身很高贵,她的父亲的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舅舅是大明悍将蓝玉,她嫁给朱标后,为朱标生了两个儿子,朱雄英和朱允熥,但朱雄英很早就去世了,建在的只有朱允熥。
朱标的次妃是阿失宁之女,阿失宁之女嫁给朱标属于政治联姻。1370年,前朝参政阿失宁朝拜朱元璋的时候,将他美貌的女儿献给了东宫太子朱标,朱元璋还为此安排女官去迎娶阿失宁之女。但由于阿失宁对明朝并不恭敬,所以影响了她的女儿在东宫的境遇,史书没有记载此妃的结局,也没有记载她生过孩子,但能想出来,此妃在东宫的地位不会高,她的结局也不会太好。
朱标的第三位妃子是宋末名将吕文焕之人,吕氏在元朝时期也是一个显贵的家族,他们在1367年归降了朱元璋。朱标娶了吕氏之女后,和她挺恩爱的,一共生了三个儿子,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
这样算下来,朱标有5个儿子,朱雄英(1374年出生)、朱允炆(1377年)、朱允熥(1378年)、朱允熞(1385年)、朱允熙(1391年),朱雄英很早就去世了,所以朱元璋想要选择孙子做继承人,只能从剩下的4个孙子中选,但由于朱允熞、朱允熙当时年龄很小,还是庶出,所以朱元璋可选择的范围很小。
朱元璋只有朱允炆和朱允熥可选,但是朱允熥是太子妃常氏所生,这也就是说朱允熥是朱标的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孙,以嫡长子继承制来论,朱元璋根本不需要选择,朱允熥就是他的皇位继承人,为何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
有人说,朱允熥没有成为太子,是被蓝玉等人影响了,他的母亲常氏是蓝玉的外甥女,蓝玉是朱元璋手下淮西勋贵集团的重要代表,淮西勋贵之间互相联姻,关系盘根错节,影响力很大,蓝玉自身权势也很大,为人还张扬跋扈,不听朱元璋的话,这让朱元璋对他心生不满,朱元璋害怕朱允熥当天子后,蓝玉等外戚的势力更加强大,从而发生外戚干政之事,威胁朱家的皇位。
当然这并不是朱元璋不立朱允熥为太子的主要原因,因为他若担心会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可以和他实际所作的一样,将有威胁的外戚都杀了,这样就不会存在外戚干政之事了。其实朱元璋不立朱允熥为太子,主要原因是在朱元璋眼中,朱允熥不是嫡长孙,朱允熥的母亲常氏,很早就去世了,朱标又将朱允炆的母亲吕氏给扶正,立她做了为了太子妃,虽然常氏深得朱元璋敬重,还将其追封为了“敬懿”皇太子妃,但这时候大家认可的太子妃是朱允炆的母亲吕氏。
由于吕氏是太子妃了,所以朱允炆也就由庶长子变成了嫡长子,而原本的嫡长子朱允熥也就成了庶长子。朱元璋选太子的时候,选择的是嫡长孙朱允炆。朱允熥没有被立为太子,只能怪怨他的母亲常氏去世太早,不然的话,他就是嫡长孙,也就是朱元璋皇位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之后随着蓝玉等人被朱元璋除掉,朱允熥没了母亲娘家人这个重要靠山,他的处境变得愈加艰难。
朱允炆当上皇帝后,将朱允熥封为了吴王,但由于不放心她,所以一直让朱允熥待在南京。朱棣当上皇帝后,也不放心朱允熥,将他将为了广泽王,但随后又将他召了回来,并贬为庶人,给囚禁了起来,一直到1417年朱允熥去世,享年39岁。朱允熥本来很幸运,是朱标的嫡长子,也是未来的皇帝,但他的母亲常氏的过早去世,让他失去了嫡子的身份,人生也变得非常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