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两千年的军屯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谈到军屯,可能大家还留存些许记忆。但是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信也没有多少人能了解这个特殊的兵团。所以今天将各位读者带入历史纵深处,考察这一制度设置的形成逻辑、政治意义和历史功绩。
新闻里提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究竟是怎样的机构,与古代军屯又有哪些区别。
图为西汉疆域图
军屯,是指军队在屯兵地域从事开垦耕作的社会活动。我国军屯自西汉问世以来,绵延两千余年,未曾终止,可谓历史久远。军屯被视为“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治国安邦之举措,它对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屯是军队屯田的简称。屯田一词最早出现于汉武帝(前140 - 前86 年) 时期 , 大司农桑弘羊(前152 - 前60 年) 及其他一些丞相和御史的奏疏之中。早期的历史 记载中, 只有“屯田”一词, 而屯田本意是指军队在边境从事耕作。三国时期,曹魏屯 田开始明确分为军屯和民屯, 军屯以兵、民屯以民, 两个系统, 各不相同。
北齐孝昭帝 皇建年间(560 年)中平刺史嵇晔将军队屯田称之为“营屯”“, 长城左右营屯岁收稻粟 数十万石,此境得以周赡,又以河内置怀义等屯 , 以给河南之费, 自是稍止转输之 老。”随着屯田的发展,军屯逐渐作为一个专用的概念从屯田中分离出来。北宋治 平三年(1066 年) ,史书中出现“兵屯”,即“屯田以兵屯得名,固以兵耕”,这是最接 近军屯的术语。到明朝时期才正式出现了“军屯”一词,即“而军屯则以领之卫所”
图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辖地分布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1954年,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它无疑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殊之处在于,相对政府来说,它保留了军队的组织机构,拥有14个师(垦区),174个农牧团场,其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相对军队来说,兵团拥有四千多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对外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与企业不同的是,兵团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能够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并且国家对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双重领导。
近年来,兵团在南北疆农场较为集中的垦区先后建立了阿拉尔、图木舒克等六个县级市,其职能逐渐从“屯垦戍边”转向“建城戍边”。因此,仅用某一种组织形式难以描述兵团。总体来看,兵团实际上是集党、政、军、企组织形式于一身的“跨界型”社会组织。
举报/反馈

黄鹤楼前打了嗝

375获赞 230粉丝
人无法通观自己,他处在黑暗之中。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