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兵是东晋为防御日益强大的前秦,于太元二年(公元377年)由谢玄组建训练的,因太元四年(公元379年)谢玄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故名“北府军”。北府军是南朝时期一支极为重要的武装力量,战斗力极强,与怯薛军、夷丁突骑、玄甲军、岳家背嵬军并称“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下面将就北府兵的形成、发展及对时局的影响进行探究。
一、北府兵形成的原因
首先,组建北府兵是为了抗击强大的前秦政权。前秦在苻坚的领导下,统一了北方,国力强盛,对东晋王朝形成很大威胁。“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强盛,玄多募劲勇”。(《晋书·刘牢之传》)东晋王朝自“永嘉南渡”以来,内外矛盾尖锐,并产生多次内乱,实力大不如前。所以,在强大的前秦的威胁面前,东晋王朝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劲旅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北府兵应运而生。
其次,北府兵的建立与维护谢家的权力地位有很大关系。东晋政治最大的特点莫过于门阀专政,谢家作为大的士族门阀,必然会试图扩大自己的权力。“以军权谋求门户利益,本来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之一”。(《东晋门阀政治》)谢玄组建北府兵,有利于提升谢家在东晋朝廷中的地位,并且使谢家掌握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谢玄组建北府兵,对谢家权力的巩固与提升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再次,北府兵的组建与东晋之前实行的世兵制的腐败关系颇深。世兵制采取世袭当兵的形势,当兵是谋生的职业,一个家族,世世代代都靠当兵谋生,成为兵户。东晋时期,世兵制早已腐朽不堪,兵户征集来的士兵战斗力低下,难以承担外抗异族入侵,内除贼盗的任务。这种情况也要求东晋建立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最后,京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北府兵组建的原因之一。东晋定都建康,京口作为建康北部的重要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并且交通便利。“京口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隋书·地理志》)可见,在京口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维护东晋王朝的统治意义重大。
二、北府兵的人员构成
西晋王朝政治腐败,终致“五胡乱华,神州陆沉”,少数民族统治者对汉民族采取残暴的政策,导致大量汉人南迁,由此形成了“流民”,并产生了一些流民帅。流民都是些受到少数民族政权压迫、家园被毁的人,他们极度渴望返回故里,同时对少数民族政权有着巨大的仇恨,所以组织成军队后战斗力十分强大。但西晋统治者怀疑流民的忠诚,所以不允许其过江,流民戍边遂成西晋政治一大特点。组建用于抵御前秦的精锐部队,战斗力强悍的流民当成为重要兵源。
同时,北府兵所在的京口地区,民风彪悍,多好战之民,打起仗来敢于冲锋陷阵。《世说新语》载“徐州人多劲悍,号精兵,故桓温常曰:‘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可知徐州人向来精悍,兵源素质高。所以当地募兵也成为北府兵的兵源之一。
三、北府兵的历史功绩
北府军建立不久,就在抗御前秦的战场上屡立奇功。太元三年八月,秦将彭超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次年二月,谢玄高衡、何谦解彭城之围。后彭超与俱当、毛当等率秦军6万南下,围东晋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今江苏高邮西),五月,谢玄率何谦、刘牢之等解田洛之围。六月,又大败秦军,彭超、俱难只身逃回北方。
太元八年,苻坚亲率八十三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以八万迎敌,爆发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在淝水之战中,谢玄、刘牢之率领北府兵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大败前秦军队,东晋得以保有东南半壁,汉族政权得以延其正朔。此后,北府兵乘胜北伐,先后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刘牢之率领的前锋,一度打到黄河以北的邺城。
十二年,谢玄失去北府兵领导权,此后,北府兵相继为谯王司马怡、外戚王恭统领。后王恭两次起兵反晋,刘牢之倒戈击败王恭,朝廷命刘牢之都督诸州军事,刘牢之率北府兵镇京口,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北府军后来参加了镇压孙恩起义,并成为主要力量。后刘牢之率北府兵讨伐荆州的桓玄,却向桓玄投降。桓玄逼刘牢之自杀,吞并了北府兵。北府兵将领刘裕等击败桓玄。公元420年,刘裕凭借北府军的军事实力终结了东晋王朝,建立了刘宋,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主力。
四、北府兵的影响
首先,北府兵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保卫了东晋朝廷,使汉族政权得以存在。北府兵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抵抗强大的前秦的入侵,北府兵同前秦军队交手多次,百战百胜,挫败了前秦攻取江南的野心,保卫了汉族政权,使得东晋王朝可以偏安一隅、高枕无忧。
太元八年,“坚发长安戎族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顶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鼓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河入石门,达于汝颖。”(《晋书·苻坚载记》)苻坚率八十余万大军进攻东晋,渴望扫除东南一隅,统一天下。然而,此时的东晋仅仅派出八万将士御敌。抗秦主力乃是鼎鼎大名的北府兵。谢玄利用苻坚轻敌的心理,打赢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并乘胜追击,收复大片土地。从此之后,前秦分崩离析,东晋王朝得以苟安。北府兵因淝水之战而名声大噪,东晋王朝、汉家政权也因北府兵而得以存活。北府兵的胜利,保住了汉家正朔,对汉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北府兵还是镇压农民起义的骨干力量。东晋王朝内外矛盾都十分尖锐,经常发生内乱,民众苦不堪言。因此,许多民众揭竿而起,反对东晋王朝的统治。作为东晋王朝统治下的一支精锐力量,北府兵在镇压农民起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隆安十三年,孙恩、焦循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北府兵受命镇压起义,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镇压起义过程中,一些北府兵将领立下赫赫战功,受到朝廷嘉奖,地位迅速提升,南朝宋开国君主刘裕即是其中之一。
并且,北府兵对东晋门阀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北府兵的建立即是桓谢两大家族力量平衡的一种手段。东晋的荆扬二州都十分重要,扬州为京畿重地,荆州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的重要据点。但是,“建邺拥天子以为尊而力弱,荆襄挟重兵以为强而权轻。”(《读通鉴论》)因此,东晋王朝经常发生“荆扬之争”。北府兵的设立,加强了扬州的兵力,平衡了与掌控荆州的桓氏的力量。王夫之认为,“谢安任桓冲于荆、江,而别使谢玄监江北军事,晋于是而有北府之兵,以重相权,以图中原,一举而两得矣。”
可见,建立北府兵很好地处理礼中央与地方藩镇之间的关系,平衡了桓谢两家之间的力量。同时,北府兵还曾作为东晋门阀之间争斗的工具。谢安、谢玄死后,北府兵落入京口镇将王恭手中。王恭起兵反晋,北府兵首领刘牢之倒戈,结果王恭兵败被杀。后来刘牢之领导北府兵支持桓玄对抗中央,桓玄得以取得政权,但他后来却夺了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上吊自杀。北府兵是东晋内部门阀斗争的一张王牌,谁取得了北府兵的支持,谁就能在权力斗争中占据主动。战斗力强悍的北府兵,是东晋门阀内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
而且,北府兵间接促进了东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北府兵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镇压了农民起义,为江南地区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江南地区的经济获得发展。北方长期战乱,在北府兵保卫下的江南却相对稳定,因此吸引了大量北方居民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先进的生产经验,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此情况下,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最后,北府兵成为东晋末年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并成为东晋王朝的掘墓人。北府兵的将领刘裕,凭借镇压农民起义提升了地位,并在大败桓玄后成为东晋的实际掌权人。公元420年,刘裕凭借北府兵的力量推翻东晋,建立南朝宋,使历史进入了南朝时代。
结语
北府兵组建于东晋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际,在东晋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保卫汉室正朔、使汉家王朝不绝如缕方面立下汗马功劳。北府兵最终成为东晋王朝的掘墓人,成为开启南朝时代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