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喜欢评历史名将,例如我身边很多人都会讨论白起与李靖谁厉害,韩信和乐毅谁厉害等等。这种讨论历史名将的话题不止在现在有,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唐宋两朝就对古今名将做出了一个大概的排名,设立了武庙。
姜子牙
武庙是与祭拜孔子、孟子等儒家先贤的文庙相对应的,祭祀姜尚与历代名将。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代的武庙定了下来,姜尚的封号也从武圣转变为武成王。
唐朝武庙
唐朝的武庙以兵家鼻祖姜尚居中,武庙十哲分列左右,六十四名将在其下侍立。唐朝的武庙除了姜尚之外,祭祀总共七十四位名将。
诸葛亮
唐武庙十哲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唐司空英国公李勣。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唐六十四名将范蠡、孙膑、 廉颇、王翦、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贾复、寇恂、马援、皇甫嵩、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慕容恪、檀道济、王僧辩、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苏定方、张仁亶、王晙、王孝杰。管仲、田单、赵奢、李牧、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吴汉、冯异、耿弇、段颎、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王猛、长孙嵩、王镇恶、吴明彻、斛律光、于谨、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裴行俭、郭元振、张齐丘、郭子仪。
宋朝武庙
宋朝武庙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确定下来。宋朝武庙中,张良被尊为亚圣与姜尚一起位列武庙十哲之上。
张良
宋武庙十哲东侧西向: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西侧东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宋六十二将东庑西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 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 李光弼。西庑东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 李晟。
宋朝的武庙大体与唐朝相同,但还是有些区别。宋朝的武庙十哲把武安君白起与西河郡守吴起降为六十二名将,张良从十哲拔高至姜尚的地位,管仲、郭子仪、范蠡从名将行列上升到十哲之中。这是为何?
宋太祖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
运筹帷幄的张良从十哲入选亚圣,地位拔高;坑四十万赵军的白起与杀妻求官的吴起虽然军事才能卓越,但其不符合宋朝的礼仪制度与重文抑武的风气,自然被刷下十哲之位;增加的管仲、范蠡从严格意义来说与张良萧何类似,不似白起王翦的统帅,郭子仪相对来说是儒将,这三人显然更加符合大宋以文治国的价值观。
白起
除了十哲的变化之外,在名将中,檀道济、慕容绍宗、长孙嵩、张齐丘四人被去除,增加了李光弼、李晟两人。
三国时期被选入武庙的名将
不论是唐朝还是宋朝的武庙,三国时期的名将入选的都是九人。
魏国:邓艾、张辽
蜀国:关羽、张飞、诸葛亮
吴国:周瑜、吕蒙、陆逊、陆抗
其中魏国有两人,蜀国有三人,吴国有四人,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差距?
帝王不入选魏国的曹操与司马懿凭着他们的军事才能肯定是能够进入武庙的,但是武庙是不能有帝王的,曹操被追封为魏武帝,司马懿被追封为晋宣帝,都不能入选,魏国就少了两个可以稳进武庙的人。
曹操
时间观看名将如果按照公元184年为三国的开端,那么曹魏两人,东吴四人,蜀汉三人没有毛病。但是我们如果以公元220年,曹丕代汉为三国的开端,那么蜀汉的关羽(死于公元219年)就不能算作蜀汉的名将,只能算作东汉末年的名将;同理吴国的周瑜(死于公元210年)、吕蒙(死于公元220年)也只能算东汉末年的名将。这样一来,魏蜀吴三国的名将都只有两人入选了。
关羽
结语
在我看来,评定名将的标准其一受到当时的皇帝喜好影响较大,例如宋太祖觉得白起杀戮过重、吴起杀妻违背道德,于是白起、吴起就从十哲的行列掉了出去;其二,皇帝不能入选名将的标准限制了很多帝王式的统帅,例如曹操、司马懿等;其三评定他是哪里的名将也受到时间限制,像韩信生于秦朝,却成名于汉朝,我们也只能把他定义为汉朝名将而不是秦朝将领。
其实在我看来,张良更多的是出谋划策,而其他的人都有带兵打仗的经历,后人推崇张良也是他的智谋过人,个人感觉张良应该入选文庙才是。
举报/反馈

浅评历史

2773获赞 1032粉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