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可能去过山东风光如画的微山湖,美丽的景色让你流连忘返。看着莲叶间划船捕鱼的渔民,你们想知道渔民的家里啥样子吗?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摄友在微山县的塘湖码头附近,遇到了一位晒太阳的老人,经过了解得知他就是真正的渔民,在船上生活工作了一辈子,现如今还居住在船上。出于好奇,我们请老人给我们讲一讲关于渔民的家的故事。
在旧时,贫困的渔民,全家人吃住在一条船上,俗称“连家船’,一般又窄又小,既无钱置办家具,又无处安放家具。建国后,经济条件得到逐步改善,渔民的“连家船”也逐渐换成了“新加大”,家具也随之逐渐增多。
在旧时湖上的渔民祖祖辈辈以船为家,常年漂泊在湖上,“一条小船扁担长,祖祖辈辈住一舱”,就是贫困渔民居住情况的真实写照。富裕者除有居住船外,另有生产船。湖上渔船,大者二丈有余,小者不足七尺。
七十年代以后,由政府出钱置盖“排房”,渔民逐渐陆居。为了生活方便,纷纷购置了三抽桌、立橱、木床等。富裕之家置有沙发、写字台、组合橱、折叠椅等。没有陆居的渔家,也在置起三丈长的大船里边增加家具摆设,与陆上居民的摆设相差无几。
打鱼为生的渔民,一家几代人居住在一条小船上,常年载着网、罱、箔等渔具,船后养着鹅、鸭、狗、猫等动物,船驶向哪里,那里便是家。
解放前,渔民的生产工具落后,生活水平低下,除少数富裕户吃些细粮外,一般渔民皆吃高粱饼子、地瓜干窝窝。更贫困者连粮粗也吃不上,便捞些水生杂草种、芒子,加工为食。
连结船家和陆地的重要之物,即是着宽50,厚度8公分左右的木板。人行走在上面一晃一晃的,对于晕船的人可要小心了。
船分前舱、中舱和后舱,多数为两头尖式。一条船居住一户人家,前舱储粮,后舱做饭,中舱住人。
孩子长大结婚,富裕的便造条新船分居,新船必须绑在自家老船的旁边,如同配船。
大宗的家电也走进了古老的船家。
解放前渔民吃饭时,全家在船上围锅而食,渔民一天吃两顿饭,早饭特别早,天刚亮就吃完了;晚饭则很晚,要到天黑以后吃。
建国后,渔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大部分渔民都改吃三顿饭,主食为面、鱼等。并用白面做成甲鱼形状的饼子贴在锅沿上,戏称为“老鳖靠河沿”,成为传统名吃。
以前微山湖渔民的生活大部分是在船上,打鱼在船上,睡觉在船上,吃饭在船上。渔民在船上做饭,简单直接,直接取湖水,做出来的是原生态味道。
木头是解放前船上渔民做饭的主要燃料。现在大多使用液化气了。
现在的船家大都沿着岸边的湖汊停驻。船上的孩子们既可以在船上也可以很方便的在岸边玩耍。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陆居的渔民们家里陆续添置了时髦的新家具,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一应俱全;常年在船上的渔民也都在又大又宽的水泥“坐船”上,有的安上了风力发电机或电瓶,购置了电视机、新式家具,也都过上了美满幸福的渔家生活。现今渔民大部分已陆居,与农民一样,拆旧翻新,盖成了漂亮的瓦房和楼房,旧的习俗逐步淘汰。
举报/反馈

老刘爱拍照

3335获赞 553粉丝
用镜头去记录世界人文之美
摄影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