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锅啦!出锅啦!”当庙前镇虎庙岭村村民杨荣山满面笑容地打开他自制的第一锅农家原生态馍时,一个个又白又胖、个头一般、大小一致、距离一样,热气腾腾的农家馍展现在大家的眼前,霎时,农家馍特有的浓郁醇香味,草圈里的麦草香,大铁锅里泉水甘甜味溢满了农家小院。庙前镇镇长张志荣、虎庙岭村党总支书记杨校荣,虎庙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李海霞和帮扶工作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品尝着、称赞着、讨论着、规划着......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3月28日,庙前镇扶贫产业第一锅馍成功出炉,山区农家馍,蒸出致富梦,为当地农民增收闯出了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
发挥山区小麦特色 打造农家扶贫产业
庙前镇虎庙岭村地处庙前镇东部,东依中条山主脉,西与史家境域接界连壤,北与西村岭仅一沟之隔。共有四个行政村1417人,139户贫困户477人。耕地总面积7851.173亩。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海拔高度适宜,昼夜温差大,天然林灌和人工林,覆盖率达70%,水源来自山泉,水质纯净,土质肥沃。这里生长的小麦生长周期长,颗粒饱满,麦香浓郁。庙前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一班人经过多次考察、讨论、研究,决定充分利用虎庙岭村小麦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面粉劲道足,农家馍投资小、周期短、收益快、风险小的特点,着力围绕“农”字来做文章,引导村民发展农家手工馍扶贫产业。
他们先后来到闻喜畖底镇、北塬镇考察学习,学习他们的蒸馍技艺、管理方法、卫生标准,借鉴成功经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农家手工馍在制作过程中,按照发面、醒面、揭面、揉面团、做馍、蒸馍六道工序,采用草圈瓦箅、天然泉水、柴火铁锅最传统的蒸馍法进行蒸制,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精确到位,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确保农家手工馍纯正、地道。采取贫困户“分散加工”、村集体“统一经营”的统分结合产业模式,吸引村里的贫困户纷纷加入,发展农家手工馍产业,把祖祖辈辈经营的山区小麦产业,发展成为小麦“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由“虎庙岭优质小麦”向“虎庙岭原生态农家馍”的跨越。
合力拓宽销售渠道 农家馍做成大产业
农家馍扶贫产业已敲定,如何推介宣传?如何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让虎庙岭原生态馍走出夏县、进入省、市餐桌已成为该镇党委、政府和帮扶工作队研究的课题。他们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举办“山区农家馍”品鉴会,品尝+献策+宣传+销售,让人人成为宣传员,个个成为销售员。
4月8日,庙前镇举办了“山区农家馍”品鉴会,邀请15个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品尝“庙前特产-山区农家馍”。品鉴会热闹非凡,各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在品尝了美味的农家馍后,大家赞不绝口,纷纷为销售建言献策,有的提议,在确定好产品价格、重量后,发放到各类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有的提出可以多做几种形状,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有的建议召开媒体推介宣传会......品鉴会当天,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当场拍照,发至单位微信群里,进行宣传推介,并现场订购、预购,品鉴会一派火热的景象。
品鉴会结束后,该镇党委、政府根据大家提的销售建议,和虎庙岭村党总支书记规划销售方案,微信转发+媒体宣传+网上推介+抖音制作,形成多渠道、全方位销售强大合力。
凭借着纯手工、质量好、价格低的优势,虎庙岭村“农家原生态手工馍”已逐渐走俏市场,省、市、县代理销售订单源源不断,农家手工馍供不应求,有效带动了扶贫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虎庙岭村的前期脱贫成效。目前,虎庙岭村已有6户贫困户加入,每户每天可生产手工馍1000余个,每户纯收入200余元。村民们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既能在地里干农活,还能蒸馍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三头都不耽误,不出门在家里,每天就能挣200余元,真是太好了,我们很感激镇政府、帮扶工作队和村干部,是他们给我们老百姓找到了致富路。”
积极谋划下一步发展 做强做大庙前特产
订单滚滚而来,前景越来越广,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让虎庙岭村的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家门口创业发展带来的幸福。为了满足更多群众的利益,庙前镇党委、政府还将积极谋划下一步发展,该镇党委、政府将依托现有资源,改建闲置的虎庙村小学,规模化建厂,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既可盘活闲置资产,实现闲置资产的有效利用,又便于集中管理。将推出游客亲手体验制作馒头的乐趣等系列项目,把“庙前特产”做强做大,做出品牌,让虎庙岭村原生态手工馍成为庙前镇一张崭新亮丽的名片,实现乡村振兴。(贾海燕)
举报/反馈

关公故里观沧海

1.1万获赞 1096粉丝
做正能量的人,讲正能量的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