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历史,从历史的故事中总能发现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智慧,启迪人的心灵。
很早就听说《万历十五年》这本书,黄仁宇先生通过对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御史海瑞,蓟州总兵戚继光,名士李贽的生平介绍与描写,着眼于“大历史观”,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的高度下,讲明白了明朝历史的轮廓,文字浅显,通俗易懂,就算毫无历史背景的人也能轻易读懂,给人一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历史应该这样看。
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1587年,一个并不重要的年份,中文译本命名《万历十五年》,果真是,字越少,事越大,看似并不重要的一年,恰恰是大明朝300多年的堕落之根,由此开端,大明帝国真正走上逐步垮塌的道路。好一个不怎么重要!
万历幼时登基,李太后垂帘听政,国之栋梁高拱、张居正等辅政。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出现颓败之势,历时两百年发展成熟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这种文官集团以孔孟圣徒自我标榜,但其本身是知行分离,明为天下黎民,实为个人利益,以道德作为工具(而不是法律),操纵着国家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首辅张居正试图抹杀这种成分,力推改革,实行强人政治,通过一条鞭法、考成法,增加了朝廷收入,打压了腐败的文官集团,提高了政府效率,在此一系列的改革之下,大明王朝一度有中兴之势,但张居正功未成身先死,死后,随即遭到受其打压的全体文官集团的攻击与清算,改革随即失败;其后,其继任者申时行上位辅政,其极尽所能调和万历与文官集体之间,文官集团内部的矛盾与斗争,在他因立储一事而储被迫离开文渊阁之后,党争逐渐激烈,矛盾愈演愈烈最终也无法调和,最终这种施政方式也宣告失败;期间,通过描写正直的文官代表海瑞,武官代表戚继光,社会大思想家李贽的生平更加凸显了这种文官集团冲突的不可调和性,最终我们只能看到亲政初期万历励精图治,但没有权威和能力来使得整个文官集团对他绝对服从,最终心灰意冷,懒散倦怠。文官的党争,万历与文官的斗争逐渐失控,也最终让这个帝国滑向深渊。
如果一个人确信自己的努力确实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现状,那努力就会失去动力。
大明王朝形成的这种文官集团已经是一种超越皇权的存在,纵然皇权可以决定一个官员的生杀大权,但却无法应对整个文官集团,最终皇权,也只能是物化为国家的象征,真正把持国家的确是这种文官集团,任何和文官集团共同习惯,利益不能相符的改革,注定要失败,万历天子之尊,张居正独裁者之能,申时行和事老之练达,海瑞践行主义之偏执,戚继光战功之赫赫,李贽思想之宏伟,少数几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最终,都是固若金汤的文官集团的手下败将,而文官集团本身又是无数矛盾的集合体,而以道德代替法律的立国根基,已经无法实现矛盾的调和,形势已不可逆转,已为必然,明帝国的灭亡也已注定。
社会到底是按照什么规则运行的取决于其文化,传统儒家文化以道德的框架规范社会的运行,以苛刻的仁义道德克制生而为人的欲望与需求,淡化矛盾,灭化人性,这种畸形的要求也最终会形成畸形的价值观,纵然表面光鲜亮丽,实则里子肮脏不堪……当下,或许可以给予我们依法治国更加深刻的思想意义,
制定好的规则,并让好的规则能够真正执行下去,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留一点拓展阅读给大家,
《潜规则》吴思
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冤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
举报/反馈

半读书社

19获赞 82粉丝
时事评价,读书心得,个人成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