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来,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引发人类的强烈担忧,但同时,科技在病毒检测、变异监测、病例追踪等方面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人们对科技能够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更高的期待,也对科技的本质有了新的思考。
技术的本质是什么?科技想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能思考清楚这些问题,科技的发展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未来成为桎梏人类自身的枷锁。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推荐凯文·凯利的《科技想要什么》。本书是凯文·凯利“观察、思考、展望”三部曲中被低估了的一部作品。在三部曲中,《失控》讲述的是他在互联网萌芽时期所观察到的种种端倪,以及透过这些端倪所看到的朦胧的未来;《必然》是他在洞悉了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底层逻辑之后,对未来二三十年的大趋势所做的推演和展望。这两部作品因为描绘了很多具体的事物和现象,因而受到读者欢迎。
如果说以上两部作品是“鱼”,那么《科技想要什么》则可以说是“渔”。在本书中,凯文·凯利集中阐述了他对技术本质的思考和见解。他试图解答的不是未来二三十年的问题,而是未来两百年甚至两千年的问题。
科技想要什么
作者:凯文·凯利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凯文·凯利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科技观。他认为,作为整体,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时期。正如生物进化呈现出无意识的趋势,科技也是如此。通过追踪这些长期趋势,我们可以对"科技想要什么”有所理解。
凯文·凯利
被读者亲切地称为“KK”,世界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创始主编,“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第一届世界黑客大会发起者。
1994年,其预言未来科技发展的传奇著作《失控》横空出世,十几年后,文中所指相继实现。2010年,《失控》中文版问世,便在中国互联网界和科技媒体中引起轰动,自此,KK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
在本书中,凯文·凯利预测了未来数十年技术的12种趋势。他认为,现在人类已定义的生命形态仅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六种,但技术的的演化和这六种生命体的演化惊人相似。技术应该是生命的第七种存在方式。技术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
科技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明白自己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变成什么样的人。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获得个人独有的富有潜能的灵活技巧和并不成熟的洞察力,以及别人无法分享的潜在经验。当你尽可能放大自己的才能时,你就会发光,因为他人都不具备你的能力。
在互联网创业大潮席卷各领域的今天,KK依旧冷静地游走在新科技产品与人迹罕至的原始部落中,思考科技该如何发展以及人类将怎样依靠科技,从而更加幸福地生活。也许只有这样,才可以预见到那些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伟大发明。KK让我们相信,科技带给我们的未来,终将是一个充满温暖、人性和自由的“进托邦(Protopia)”。
读书笔记
新技术不断降低发明新技术的难度,而人脑则没有这种功能。借助无止境的科技膨胀过程,技术元素的非物质组织现在成为我们所处的宇宙区域中最具优势的力量。从根本上说,科技的主导地位并非因为它诞生于人类意识,给予它这种地位的是一个同样可作为其本源的自组织,并且这个自组织还孕育出星系、行星、生命和思维。它是始于大爆炸的巨大非对称轨迹的一部分,随时间的推移而扩展为最抽象的非物质形态。新技术的首版几乎总是仅仅略微强于它想要取代的旧技术。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只有少数热情的先驱倾向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新技术将带给使用者的主要是麻烦和未知后果。随着创新技术的改进,它的益处和先进程度将被前期用户挑选出来展示给大家,同时不确定性减小,于是这项技术得以传播。这样的推广既不是立刻发生的,也不稳定。金钱带来了更多选择,而不是更多物质。我们不会因为更多器具和阅历而快乐。让我们真正感到快乐的是能控制时间和工作,有机会享受真正的休闲,逃离战争、贫困和腐败导致的不确定性,记忆抓住时机追求个人自由——这一切都随财富的增长而发生。当社会及其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机器越来越智能时,人们就会让机器代替自己做决定,仅仅是因为机器的决定产生的结果比人类的决定更好。最终会达到这样的阶段:维持系统运转的必要决策极其复杂,人类智力已不足以制定这样的决策。到了那个阶段,机器将成为有效的支配者。就连关闭机器这样简单的事情,人们也无法完成,因为依赖性已如此之强,关闭机器等于自杀......科技最终的地位近似于完全控制人类行为。
公开抗拒能否阻止科技控制人类行为这样的情况发生?当然可以,前提是人们尝试过突然引入这种控制。可是由于科技的控制地位来自于长期连续的小规模进步,因此理性有效的公开抗拒根本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