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在路上》,很多人会惊叹于这本书影响力之大:
“被公认直接催生了60年代嬉皮士运动,被美国青年奉为‘生活教科书’,影响了众多公路片,乔布斯在其影响下创立了苹果公司……”
《在路上》是由杰克·凯鲁亚克创作的一本长篇小说。文如其名,描绘了路上的经历,这看似是一本游记,但其中所提出的“毁掉的一代”,却对当时美国青年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著名演员约翰尼·德普还曾花15000美金,只为购买凯鲁亚克的旧雨衣,他曾说:
“凯鲁亚克、金斯堡以及‘毁掉一代’的其他混蛋,颠覆了我的生活。”
可见“毁掉的一代”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那么这个名词到底有什么魔力,《在路上》又为何被称为它的《圣经》呢?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在路上》与“毁掉的一代”密不可分的联系。
01豪放的文字下,精神意味大过于内容本身
《在路上》的出众首先表现在它独特的写作方式
1951年的四月,凯鲁亚克仅用短短的三个星期,在一张120英尺长的打印纸上完成了这本著作,他创作时即兴的,甚至可以归为文笔潦草,结构松散那一类,语言断断续续,以至于很多读者阅读之后会恍然,说不上讲了些什么。
但这也正是《在路上》的魅力所在,它打破了美国传统的写作模式,改为一种“自发性写作”,简而言之,想到哪里写哪里,随性自由的创作方式。于是我们在阅读时,就好像真的是在车上,在路上,我们也许不记得主人公具体做了些什么,但旅途中那自由疯狂的精神快感会牢牢刻在脑海中。
而这种自由的疯狂独立,精神上解放的意味,大过了旅行的内容本身,汇聚在书中,成为了“跨掉一代”的文学积淀。
02“跨掉一代”的起源以及时代价值
用正规的话来讲,“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群充满反叛情绪的年轻作家集合体。
“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这一个名称最早是由凯鲁亚克提出的,beat这个词有疲惫、潦倒之意,凯鲁亚克将它与音乐中“节拍”的概念相联系,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欢腾、幸福。
事实上,“垮掉的一代”是“迷惘的一代”的对照。海明威在小说《太阳依旧升起》中塑造了“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这个称谓来自美国著名作家斯泰因为《太阳依旧升起》题的一句辞:“你们是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包括海明威在内),他们之所以对生活失去信念是由于战争的创伤,但他们并未因此而失去对人性的渴望。
“垮掉的一代”这种文学流派的诞生源于反抗。和“迷惘的一代”一样,“垮掉”生于二战,人们心中战争的阴影还没有过去,主流文化就不顾一切想要建立一个新的文化秩序,但是当时很多人们对现有的文化规则持鄙视态度,他们反对社会秩序压抑天性和自我表达。《在路上》的自发性写作,杂乱奔放的文风,也正是对原有文化秩序的一种反抗。
在书中,人们生活落拓不羁,借钱,穿着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喝酒享乐,疯狂旅行去往各地,也正是“垮掉的一代”人们的真实写照,这种行为在当时社会遭到严重的争议,有些人认为垮掉的一代意味着犯罪、行为不端、道德堕落、反对道德……对此,凯鲁亚克感慨道:
“这是多么可悲,居然会有人仅仅因为不懂历史和人类灵魂的渴望而攻击它……多么可悲,居然没人意识到美国必定、将会、正在改变、变得更好。”
正如凯鲁亚克所言,即使“垮掉的一代”还仍存在争议,但对于当时美国固定思维的文化现状而言,“垮掉”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1)艺术的生命力
《在路上》被认为直接催生了60年代嬉皮士运动。在60年代美国东海岸的格林威治村,受垮掉一代影响的一批年轻的反文化者称自己为“hip”。
60年代的精神是叛逆的,60年代的文化是叛逆的,60年代的生活也是叛逆的。 在60年代的西方,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蔑视传统,废弃道德,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一种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叛逆。
他们主张:爱与和平。嬉皮士们所笃信的箴言,“做自己的事”(do your own things),体现出他们对现实、对传统的视和反抗,这对当时美国青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因为文化自身的缺陷,最后不得不走向主流化。作为当今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嬉皮士的精神依旧影响着美国民众。
第二个《在路上》直接影响的就要数摇滚乐了。其“垮掉”的自由奔放的风格,被摇滚乐爱好者们大为追捧,1969年勿德斯托克音乐节上,音乐人Wavy Gravy赞美道:
“他是唯一,是耶稣,是佛祖,整个故事都因他而生,所有人都受到凯鲁亚克的启发。”
不止是他,还有鲍勒·迪伦、披头士、大门乐队……
2)文学的另一种可能性
从很多角度上看,“垮掉的一代”都被视为美国文化史上的“亚文化”。“垮掉派”文人是二战之后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力量,他们对主流文化的态度和观点影响了后世的人们对文化的理解。
“垮掉派”文人对体验各种极端的生活方式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放纵和性爱)。他们也是美国知识阶层中权威和主流文化最激烈的挑战者。许多“垮掉派”文人也对东方文明充满兴趣,他们在西方传播了关于禅宗和佛教的种种知识。
虽然“垮掉”的生活方式不敢苟同,但是挑战和对自由的热爱,依旧影响了美国人的文化基因。
03总而言之
《在路上》是垮掉一代概念的提出,其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也是“垮掉者”的真实写照,谓之《圣经》不过分,当然,好的作品影响到的,是接触他的每一个人。
中国读者最早接触到“垮掉的一代”,应该是诗歌界,尤其是80年代的中国地下诗歌运动——无论莽汉主义,还是口语派,多少都受过金斯伯格《嚎叫》的影响。凯鲁亚克从东方的禅宗中学习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中国的青年更感兴趣的则是其反抗的姿态和不顾一切的无所谓的决绝
今天的我们,看到的不该是“垮掉”,而是热烈的自由。
举报/反馈

一条咸鱼的鸭蛋黄

3988获赞 129粉丝
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