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单位阅览室重新装修,书籍临时堆放在我的办公室,前两天才发现,有一本书遗落在了我的桌下,便随手捡了起来,一看:易中天,还以为是一本三国,翻看了几页,内容除了百家讲坛中的趣味性外,多了几分深沉与崇敬。这本书是易中天中华史第三册《奠基者》,展示的是周人如何为中华文化奠定基础的。
把周朝看着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的观点并不罕见,因为宗法制、井田制、分封制的源头都在周,一般的书籍会列举一个个史实去告诉你周人做了些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之类的,而周人设计了这样一个精致的文化系统,他的运行逻辑是什么?这正是这本书带来的最特别的地方。
以礼乐为例。
周人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在新政权诞生之时,将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确定为“以德治国”,这个政治理想直至今天也还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民族的观念。但是道德在心里,怎么治国呢?
想要将无形之德,化作有形之制,就需要一套标准将其固化出来。周人对“德”的固化,主要依靠的是“礼乐”。
礼,就是礼器,也就是祭礼。在祭祀仪式上,接受致敬和礼拜的列祖列宗谁做主席,谁做次席,要有一个顺序,参加祭祀的人,也要有一个次序,这个次序就是礼的本质,礼既然是秩序,就可以用来处理人际关系,治理社会。它在于身份认同和社会责任的分配,直白一点,就是将每个人安排到了特定的社会角色上,各自安分守己,尊卑有序,就不会动摇。但如何让人认同自己的“卑”呢?
乐,就是乐器,也就是乐舞。音乐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而乐音的特点就是差异。不同的音乐,音高、音长、深色等都不同,但组合在一起就很好听,可见,不一样或者不平等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去组织。而组织就和音乐一样,关键在于和谐,和谐就是多样统一。
礼,维持秩序,乐,安定人心。人心安定,秩序就能维护;秩序井然,社会就会稳定;社会稳定,政权就能巩固。
易中天中华史,讲述了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值得一品,细细的品。
举报/反馈

不喜欢榴莲的狗子

702获赞 218粉丝
东奔西跑的出差狗,与您分享一路上的见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