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试验现场观摩及建设推进会顺利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对“海水稻”提出了十年“小目标”:向一亿亩盐碱地要粮,每年增产300亿公斤粮食,多养活八千万人口。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荒芜的、白花花的盐碱地。盐碱地的盐分浓度高,大部分植物不能生长,更不用说种粮食。
但是,这些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要知道,我国的耕地面积约为20.25亿亩(来源2016年国土资源公报)。
怎么把盐碱地利用起来,变成生产粮食的良田?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以袁隆平院士为先锋的我国水稻科研工作者站了出来,进行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
致力于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基于此,由袁隆平院士倡议,以抢占国际盐碱地利用技术领先地位、培育粮食生产新增长点为目标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中心正在加紧筹备建设中。
2019年12月18日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协调会
“耐盐碱水稻研究许多国家都在做,包括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甚至有些国家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进展都不大。为什么我们仅通过短短几年研究,就有所突破?”袁隆平说,“因为我们将水稻耐盐碱基因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结合了起来。”
袁隆平院士提出最新指导意见:“不断发掘水稻耐盐碱基因,并将其转育到籼粳交高产杂交稻,特别是第三代杂交稻上。”
袁隆平院士提出了耐盐碱水稻的十年“小目标”:
选育出耐盐度在3‰至6‰、耐碱在pH9以上的耐盐碱水稻品种。年推广面积达1亿亩,平均亩产300kg,每年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
300亿公斤粮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湖南目前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说到此,89岁的袁隆平院士很是兴奋。
举报/反馈

小龙人药肥

318获赞 126粉丝
关爱绿色农业,发展环保无公害农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