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有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两种,而公认的四大中国有形文化遗产是四大文化遗产是指《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其中,就属《敦煌经卷》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但是因为历史缘故,这些书卷曾经流落世界各地。
甘肃敦煌经卷
一·敦煌经卷的简介
敦煌经卷,世人常常称他为敦煌文书、敦煌遗书和敦煌卷子,主要是指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出土的四世纪到十一世纪,多种文字的古写本。自从前秦建元二年,乐僔和尚开凿第一窟以后,进行写经造像活动,而后代代相沿。北宋仁宗时,西夏进攻敦煌,寺庙僧众为避兵火,将大批文书藏于洞窟之复室中,然后砌一泥墙于外,并于其上绘画,以此作为伪装。此后,这些文书便被封存于该复室中达九百多年,最后被发现,而后成为名闻中外的敦煌遗书。
成为名闻中外的敦煌遗书
二·敦煌经卷的主要经文
敦煌经卷应当是隋朝或唐朝初年撰写完成,是佛经《羯摩经》的抄本。写本纸质较细,有韧性,经过染黄,能看出有水渍的痕迹,按纸质色泽行字,几乎都符合隋朝、唐代的经卷规制。根据考古学家考究,他一共以34张宽25.2~26.6厘米,长49.3~49.5厘米的染黄纸相互连缀而成,全长17米,共16790余字。卷首略有残缺。“羯摩”为梵文译音,意为“作业”,是一部有关佛教戒律和众生忏悔的经典。
佛经《羯摩经》的抄本
三·敦煌经卷的发现
清光绪26年,道士王圆禄无意中发现敦煌石窟第16窟画有壁画的墙上有裂缝,因察看裂缝,进而在发现了大量的经卷和佛像。王圆禄立即将此事禀告县令,县令及时上报给甘肃学台叶昌炽。当时的叶昌炽精通古文字和考古,对此事非常感兴趣,计划将这些经书及佛像运往京师,然因耗资过巨而未果。但他后来在自己撰写的《语石》中录述了莫高窟的碑文,发表了个人对敦煌经卷的看法。自此以后,敦煌经卷被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
莫高窟的碑文
四·敦煌经卷的流失与重视
一,敦煌经卷最开始流失是因为敦煌县令不知保护,将文物作礼品送给当时的达官贵人和商人。而后英国人斯坦因来到敦煌,利用买通和欺骗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盗走大量敦煌经卷,这也是敦煌经卷后来频频被盗的主要原因之一。
敦煌经卷最开始流失是因为敦煌县令不知
二,后来法国人伯希和来敦煌盗走古书、佛教变文、民间文学等汉藏文卷。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小川一郎盗走文书约600卷。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再次盗走写本文书五箱。两次共掠走文书一万多件。过了一年,俄国人奥登堡也闻风而来,盗走文物2000件以上。最后一次外国人盗取敦煌经卷是在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来到敦煌,将遗留下来的经书和壁画盗走。自此,大量经卷流失海外。
经书和壁画盗走。自此,大量经卷流失海
三,敦煌经卷的大量外流,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1910年清政府下令将敦煌所剩经卷约运往北京,藏于京师图书馆。1919年甘肃省政府教育厅又将莫高窟劫余经卷查点封存。至此,敦煌文书被盗外流的现象才开始基本制止。
京师图书馆
敦煌经卷中的《妙法莲华经卷第三》、《愿文》、《金光明经》、《汉将王陵变文》等,起笔侧锋切入,点作三角,垂竖作悬针,捺笔尖锐,转折之处雄奇角出,点画或大刀阔斧,或利锷薄锋,让人油然而生慷慨之气。这种极富生命力的阳刚之美,对软浮虚靡的帖学无疑是一帖良药。敦煌遗书以其自身的魅力,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请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
小结
因此,敦煌经卷不仅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因此,我相信,那些流落海外的经卷一定会慢慢回来,而中华文化,也会因此更加绚丽。
举报/反馈

甘味之家的味道

1546获赞 182粉丝
分享西北文化,带你走进西北,爱上这片热土
甘肃煊赫精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