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编可分为细丝和粗丝竹编工艺品,它的制作可以分为起底、编织和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的过程中,主要以经纬编织法进行编织,期间会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其他穿插方法,比如:插、锁、削、疏编、套、扎等。
据考古发现,人类自开始定居生活后,为保存和存储劳动以及狩猎的食物,他们从大自然中广泛涉取原材料,利用原始的工具,如石刀、石斧来割砍、打磨、制作装物器皿,因此,富有韧性和耐性的植物枝条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原材料。其中,竹子是器皿编制的最主要的材料,人们将竹子分割成条和片,将它们编成竹篮、竹筐等,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存储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此后,中国竹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是无可置否的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物,是中国人民勤劳刻苦精神的充分展现,是中国传统技艺的部分流传。
竹编工艺品发展到今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丰富花色和图案,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人民将纸片或竹丝染色,进行插扭,形成了各种色彩缤纷、鲜艳明亮的花纹图案。
精品——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使用的竹材是经过严格挑选来自成都地区的特长无节瓷竹,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制作出精细的竹丝。在瓷胎竹编的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它仅使用竹材表面纤维十分致密的一层,并会对其进行特殊的处理,以保证竹编制品具有耐干燥,不变形,防虫蛀和耐水洗的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竹丝进行编制的工艺品,其丝断面都为矩形,其厚度仅有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就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的程度,不可不谓之“神作”,令诸多观赏者大为惊叹和连连赞叹。
中国传统竹编工艺品既有悠久的历史,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中国竹编以其各自的发展特征形成了目前“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的兴盛局面。但同样的,在现代科技开拓下的世界多元艺术和文化的充斥下,中国传统竹编技艺该如何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的注意,如何发展创新和传承中国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中国竹编——文化的承载,技艺的流传。希望通过本篇文章能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期望大家多去关注我国那些珍贵的“国宝”遗产。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喜欢,欢迎关注【艺术闲谈】、点赞、收藏和分享!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