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所说的“微作文”,指的就是“造句”。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句子组成的。
记得在我参加工作时,小学阶段,语文考试必有“造句”这种题型。
在考试评价的引导下,“造句”是语文作业的主打形式之一。每学一个所谓的“好词”,必让学生在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学会应用,而检验学生是否会应用,就是让学生用“好词”造个句子。
不知怎么回事,课改以后,小学考试的卷子上造句这种题型几乎消失了。学生的作业中也鲜见这种作业形式了。其实,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语文学科是一种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的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性学科。这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中心任务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词语的学习,肯定不止于理解与积累,最高的境界应当是应用。造句的练习,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一种最简洁、最朴实、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在练习中怎能弱化应用这一环节呢?
当下,翻开小学生作文,很多作文都存在用词不当、语言干瘪、句子不通、句子不生动等毛病,跟“造句”训练不到位不无关系。试想,连“微型作文”都写不规范,怎能写好成篇的“大作文”呢?
在小学阶段,需要强化造句的训练。每学一个需要积累的新词,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造句子的手段学会应用。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一篇篇“微型作文”呢?
首先,得把词语理解透彻。不要词典上空洞、干瘪、抽象的解释,要联系语言环境、生活情境等去理解词语,让词语在头脑中“活”起来。比如,学习“惬意”这个词语,不问学生它的意思是什么,而问学生在什么环境下感到很惬意,如果学生能说出若干个恰当的情境,那么说明,学生不但懂得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也会用了这个词语。
其次,随着年级的提高逐步提高要求。在低年级,可只要求“用词恰当、句子通顺、标点正确”,随着年级的增高,要提高要求,还要做到内容具体、有中心意思等。当然不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得要求思想健康。可以说,每造一个句子,都是在写一篇“微型作文”。中高年级,就像要求作文一样,规范学生造句子。
比如,用“高兴”造句子。在低年级,如果学生写“我今天真高兴!”或“爸爸回来了,我今天真高兴!”都算对。如果到了中高年级也这样写,就不行了。前一个句子,没有交代出高兴的原因。后一个句子,没有把事情交代清楚:爸爸是家庭的成员,一般情况下应该天天回家,怎么爸爸回来了,就那么高兴?这两个句子都没有交代出“高兴到什么程度。”如果既把“高兴”的原因讲清楚,又把高兴到什么程度交代出来,那这篇“微型作文”才算优秀,如:在外打工一年多的爸爸,今天终于回来了,我特别高兴,晚上吃饭都感觉特别香!这个句子内容具体,前因后果交代得特别清楚,还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想念之情!到了中高年级就应该要求把句子写到这种程度。
另外,如果一个词语有多种用法,就应当训练学生用每种用法都造一个句子,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个词语的用法。
比如“生气勃勃”一词,可以形容小动物,也可以形容植物,还可以形容家庭、学校等场所的活跃的气氛,那就让学生每种用法都造一个句子。
如果一个词语有多种意思,也应当训练学生用每种意思都造个句子。
如“骄傲”一词,褒义表示“自豪”,贬义表示“自满”,那就让学生把这个词在两种语言环境下都用一用。
写“微型作文”是写“大作文”的基础。我们既然呼唤“造句”回家,就要把所造的句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样才能实现造句的真正价值。
举报/反馈

教育思语

6.9万获赞 967粉丝
真教育 实教育 新教育 美教育
名师,李福忠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