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彩虹(原创)
抬眼望去,你所看到的人,不妨做个采访,他们生活中排第一绝对是子女,于是他们奔波,他们盼望改变,忧心忧虑落点全在子女身上。
我的邻居刘妈就是这样。刘妈生育了两个子女,刚过六十岁,退休没几年,生活过得十分压抑。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为了家庭富裕,白天白斑,晚上晚班,礼拜天还要挤时间送货做生意,丈夫也是,刚一退休就兼两份职,晚上替人值夜,白天替物业搞卫生,两个人少有同时吃饭的日子,基本是刘妈在家做好饭吃了就走,刘哥值夜回来吃了再去物业搞卫生。
这种日子什么时候开始,我没记录,什么时候结束也无法推定,只是最近二人接连生病,住进了医院,可暂告一段落。
刘妈的大女儿离异自带上小学的女儿独自生活,本在大体制内有个铁饭碗,几年前任性离职创业,生活得不尽人意。小儿子不在身边,千里之外自谋生路,物质生活差强人意,思想方面似乎脱离主流,信神信教追求精神生活。
对此,刘妈两口常常自叹无方,帮不了儿女,改变不了窘迫现状,感觉有些黯然神伤。
日子过成这样,刘妈想不通,自己一生都在付出,一辈子都在为子女忙碌,生活中没有休闲,没有旅游。没有自我包装和深造,甚至没有情绪,没有健康,没有自己完整的生活。
这种现状算不上悲惨的,但却是无趣的。在这样的生活里,刘妈的两个子女并没有足量体味到家庭的温热之气,互相关爱的烟火气,只是单调地生活,刘妈两口也难体会到生活的甜蜜,对今后的艰难感觉到遥遥无期,一丝丝绝望压抑在心底,刘妈一家生活得辛苦无趣。
为了生活、为了孩子打拼一生,当然没错,缺就缺在没有塑造出自己,对自身生活没有设定目标。
任何一个家庭,父母都要敢于设计自己的生活,只有父母做好自己,享受到生活本来的愉悦感,才能为子女作出示范,父母享受生活的过程会自然会深深印在子女的心底。所以只有过好自己的生活,才能指示干预子女建立正确的生活观。
像刘妈把一切寄托在子女的将来,完全没有自己需求,不管不顾,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实际上使自己的生活无趣,使子女茫然。说透彻点就是,你对生活缺乏想象,何以期待指点儿女人生。
小罗是一位新女性,在南方一线城市生活,丈夫经营着自己的生意,收入稳定,足够一家过上不错的生活。于是小罗放弃了多次工作的机会,做了专职太太,协助保姆管理一家人的生活。不知不觉中发现发现十多岁的女儿十分叛逆,反叛家庭,不爱学习,过分化妆,十分自我的样子。
小罗心急如焚,但又束手无策,其实小罗对生活的选择和女儿的无端叛逆构成了一定的因果关系。
假设一下,小罗正常上班,辛勤工作,规律生活,一家人各守规矩,女儿自觉上学专注学习的概率就会变得高一些,生活的逻辑就是这样。
自己放弃了目标,卸下了责任,站在一旁,却严格地要求他人,在家里专职督促女儿学习,要求她专心、苦练,那种居高临下、说教式的教育、压制必然导致女儿的反叛、极端不配合。
由此,父母只有过好自己,才能无声地带动子女。你对生活充满希望,照顾好身体,孝敬好你的父母,让你的生活充实甜蜜,不用担心,你的子女必定效法、模仿,走不了大样。
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任何现象都有内部的逻辑衔接,你改变了一步,后面的结果就必然不对。生活其实很简单,就像算术题一样,不同的步骤,会有不同的答案。
举报/反馈

大秦之歌

32.3万获赞 3.5万粉丝
寻找大秦历史文化印记,构建陕西人精神家园
历史领域爱好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