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阙悲歌哭未休,半生飘蓬惯眉头。
抚心常抱千秋怨,挥泪只为知己忧。
情天有憾何时补,恨海无声永夜流。
自是人间哀乐尽,鱼龙行此不夜愁。
“情天恨海”算是一个别有涵义的成语,古诗有云:怅然四顾苦苦寻,情天恨海念念心。
心中视情爱大过天的人,最后的恨也会如海一般深,喻指往往用情越深的人,恨也越深。
“情天恨海”的出处
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想必我们都耳熟能详,作为创世神的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斩鳌足以立四极,拯救了天下苍生。但据后世考证,其实女娲补的并非实体之天,而是历法之周天。
《山海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炎帝最钟爱的小女儿,名曰女娃,她十分喜欢在东海戏水,某天女娃又驾起小船,到东海去游玩,却遇到了大风浪,不幸溺于东海。
女娃死后精魂不灭,她痛恨这片使她溺亡的海域,遂化身成精卫鸟,每天都从附近的发鸠山上衔来石子,再把石子投进大海之中,她就这样往返复始,从不休息,誓要填平东海。
千百年来,人们早已习惯于将神话中的诸般因由,都化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并世代遵循下去,渐渐就演化成了女娲补的是情天,精卫填的是恨海。
“情天恨海”的故事
后世许多痴缠在情网之中,各种欢喜忧叹痛苦的痴男怨女们,常常用愿情天可补,恨海有渡的心态,祈祷一生只爱一个人,一生只得一人心。
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着太多版本,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根据二人的爱情故事写下的长篇叙事诗。
安史之乱爆发后,百官怨怼,大军不发,大家都认为这场大战祸起自杨氏兄妹,逼得唐明皇不得不在马嵬坡赐死了杨贵妃,但是赐死她以后又“悠悠生死别经年,孤灯挑尽未成眠。”
最后,唐明皇请术法精深的方士以招魂术将贵妃的魂魄寻回,七月七日在长生殿中与唐明皇相会,彼此许下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明皇“深情”至斯,便是对“情天恨海”最唯美的注解了吧!
在唐明皇风烛残年的最后岁月里,怀着对贵妃的深深思念与愧悔,终日沉浸在痛苦之中,于他本人而言,算是最大的惩罚了吧!
历史的长河之中,“情天恨海”的爱情故事,绝对不止唐明皇和杨贵妃这一例,那么多的诗词演义典故之中,那些爱到贪嗔痴,爱到泪眼朦胧的男子和女子们,明知情天恨海,依旧仆仆地去。
李碧华在《青蛇》中写道:“情天是女娲补的,恨海是精卫填的,一生爱一个人是绝对的真理。”用来嘲讽白素贞的深情和许仙的薄情,可见爱情之中,并没有什么真理可言。
“情天恨海”是一种为爱痴狂的极致,为人不易,来这世上一趟,数十年的光景,如果爱,请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