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领略一路旧事繁华的海派风情,那就来武康路吧。
“走进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觉美妙极了。”80多年前,仅在上海停留了短短一天的大文豪萧伯纳,为武康路写下了如此诗意的赞美。
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南北连接了繁忙的淮海中路和幽静的华山路。
这条路安静、雅致,还带着点岁月熏染出来的沧桑,梧桐婆娑,名人故居云集,刷爆朋友圈的精致小店随处可见。
淮海中路1850号武康大楼
要说到“颜值担当”,就非“武康大楼”莫属了。道路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汇聚了各式各样的老式建筑。
这栋形似巨轮的建筑,原名诺曼底公寓,由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其中,最底层就像罗马斗兽场中的拱门。
曾经,入住公寓的一般都以上层侨民为主,后来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名人曾在此居住过。
赵丹
金城武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喜欢你》中,男女主角坐在公寓里一起看日落,公寓的取景地正是武康大楼。
图片来源于网络,电影《喜欢你》截图
淮海中路1843号 上海宋庆龄故居
武康大厦东面有片绿树掩映的洋楼,这一幢德式红顶白瓦的船形建筑便是宋庆龄的故居。故居房前是一大片草坪,四周是终年苍翠的樟树。
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是她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里存放了包括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国画、毛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以及孙中山逝世前一年与她的合影、斯大林赠送的一辆“吉姆”牌轿车等珍贵物品。
最柔软的一处要属那件宋庆龄穿过的藏黑色香云纱旗袍。旗袍颜色素净,领口和袖口有镂空花样。想必当年,她就是穿着这件旗袍在武康路上缓缓走过。
武康路393号黄兴故居
这栋沿街的现代式大楼建于30年代,是革命家黄兴于1916年在上海居住过的寓所,人称“黄公馆”。
虽然黄兴只在此生活过不足4个月,但期间孙中山曾两次来这里与他共商要事。
后来1932年蔡元培、吴稚晖等还在此创办上海国际图书馆,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国际专业图书馆。
现在这里则成为了徐汇区旅游咨询中心,内部有多幢等比例缩小制作的老房子模型,可以尽览武康路老洋房。看看建筑、想想历史、听听资讯,实在惬意。
武康路376号 武康庭
武康路376号并不是一幢老洋房,而是新式的里弄,建于2007年。大门顶部的栅栏上写着“Ferguson Lane”几个英文字,中译为一个很美丽的名字“武康庭”,也有人称“武康新里”。
门左边的指示牌标明庭内有超过10家的店及其Logo。从这里望去,可以看到武康庭与旧式里弄完美融合在一起,这里有部分的住宅楼,也有很多家网红店,许多老外都喜爱来这里和朋友享受下午茶。
武康路113号 巴金故居
武康路上还有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圣地——巴金故居。
这里是巴金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巴金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随想录》以及《团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巴金故居于2011年底对外开放,是一栋独立式花园洋房,完整保存了巴金一家的生活原貌和连续八十年的史料。
楼前一棵玉兰树佝偻着身姿,尽情地散发着热情。老先生生前最喜爱玉兰,这棵玉兰就是他当年亲手种下的。
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或者想追寻巴老的足迹,这里非常值得推荐。
武康路204-212号罗密欧阳台
走出巴金故居,再往前走一点,一栋米色拉墙洋房横亘眼前。住宅主入口处圆拱形门与墙面处理成弧形,就顺势设计成对着转角与二楼窗户的“小阳台”,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罗密欧阳台了。
陈丹燕在著作《上海的风花雪月》里对它有一段伤感而优美的描述:
“路边的一栋黄色的小楼,我猜想是意大利人造的,虽然如今已经那么那么旧了,可罗马人那种暗藏杀机的浪漫,还是深刻地留在了那房子在阳光中的阴影里。
不知道是哪个朋友曾经点着它说,那是罗密欧要爬的阳台,从此,大家都叫它罗密欧的阳台。慢慢经过那意大利式的半圆的阳台,看明黄色的墙面上暮色初合,再看暗着灯、玻璃脏脏的阳台长窗,耳畔突然想起的,是罗密欧的歌声:听不懂的爱情宣言。”
欣赏武康路令人无限遐想的“罗密欧阳台”是武康路之游中最为浪漫多情的地方。
武康路391弄1号周旋故居
就在黄兴故居的旁边,是一幢类型和其它小楼不尽相同的三层楼房,便是鼎鼎大名的“金嗓子”周璇的故居。
这里见证了“金嗓子”从息影,到复出,又大红的历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3年,周璇从长乐路留园12号的家中搬了出来,来到淮海中路1754弄最后一排最西头的小楼里,即如今的这座小楼。
也是在这年夏天,周璇先后拍了《渔家女》、《鸾凤和鸣》、《红楼梦》、《凤凰于飞》,场场爆满,声誉再起。
周璇
抗战胜利后,周璇离开上海去香港拍戏,于解放初回到上海,再没回到这个小楼。
武康路240号开普敦公寓
开普敦公寓是一栋西方现代派建筑特征突出的公寓住宅,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最大的设计机构公和洋行的后期杰作。
这是一幢混合结构四层楼现代公寓。其沿街立面十分简洁,外墙体涂上淡黄色,朴实无华又充满朝气。长方形与四方形的窗框外凸,让室内充满阳光,方窗旁镶嵌着小圆形的窗洞,内镶四方形的小钢窗。
最让人吃惊的是,进大门口的三楼体外形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舰的锐角形船头,劈风斩浪地航行。
可以说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筑了。
复兴西路147号 柯灵故居
这栋位于复兴西路147号的西班牙式公寓住宅便是柯灵故居。有趣的是,该幢建筑外观看似独立式花园住宅,但内部具有明显的公寓建筑特征。
1959年起至2000年,柯灵先生与夫人陈国容就住在这栋楼的203室近半个世纪。
也是在这里,柯灵完成了电影剧本《不夜城》,撰写了散文名篇《遥寄张爱玲》《钱钟书创作浅尝》和《回看血泪相和流》,还开始了长篇小说《上海一百年》的写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处故居不仅在柯灵个人创作史上举足轻重,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坛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五原路288弄3号张乐平故居
走进幽深的弄堂,阳光正好,墙两侧挂着三毛的漫画。抬眼望去,这栋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便是“三毛之父”张乐平的故居。
1950年6月-1992年9月,张乐平在这里绘制了大量的美术作品,画室至今基本保持着原样,仿佛依然飘着墨香。
故居修缮后对外开放有两层,一楼大概有四五个小房间,基本都是生平介绍和作品展览,二楼则完好保留了房间的旧貌。
其中一件房间是张乐平子女的房间,也兼用作饭厅。
1989年4月,以“三毛”为笔名的台湾著名女作家陈懋平千里来沪认张乐平作义父时,曾经居住在这间屋子里,墙上至今挂着两人的合照。
武康路位于五原路和复兴西路中间这一小段转角路段,是武康路上最安静最与世独立的一小段路,武康路99号昔日英商正广和汽水公司大班的住宅,后来著名爱国人士社会活动家刘靖基也曾居住于此。
武康路99号,福开森公寓
但对于年轻文艺青年而言,这栋大门深锁的英式乡村风格老洋房,最深的记忆就是《色戒》当中,老易为王佳芝准备的那间福开森路上的洋房公馆,如今只能从高耸的围墙外,透过翠绿的梧桐叶窥知一二。
行走其间,武康路这条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马路,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那个梦幻的老上海。
这里的历史太多太多,不经意间就是一段故事,像是周作民旧居、密丹公寓、陈果夫旧居、原意大利领事官宅等都在这条路上。
找一个阳关撒落的午后,在武康路上放空自己没有目的性的走,你会发现更多的惊喜。
图文整理自各景区、上海发布、乐游上海、千景旅游
关注游上海,收获最实用上海游玩资讯!
点击下方,收获更多惊喜
举报/反馈

游上海VisitShanghai

212获赞 78粉丝
在上海玩,就用“游上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